研究所的试验田约180亩,一眼望去高低不平,原来这里平均每3亩用来做同一个品种的试验,有上百种正在试验的品种。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玉米,有的已经结果,而有的玉米秆才到半个人高。在外行人看来,这里的玉米地与外面的没什么不同,只是每个玉米上多了个无纺布做的套子。赵军华告诉我们,这样做,花粉才不会落到别的试验品种中去,影响试验**度。
“现在的菜市场,已经很少能看见真正成熟的玉米了。”赵军华拿出成熟玉米的样本,金黄的色泽、又光又亮,还有一阵清香。“但这种玉米不好吃,不信你可以咬咬,皮糙肉厚,没什么口感可言。”这种玉米品种才是浙江曾经**主要的粮食,但如今成了猪、鸡、鸭的饲料了。
现在菜市场畅销的鲜食玉米,其实都是改良后的新品种,不仅如此,而且都是未成熟就摘下的玉米。这些新品种蒸煮之后,就会有完全不同的口感,白色的香糯、黄色的清甜。浙江人把玉米炒进菜里,煲进汤里,不仅营养、好吃,更为菜肴增添颜色。
“你在农博会、农产品展销会上,还会看到一种可以生吃的玉米,吃上去有点像苹果。这种玉米也叫做水果玉米,没有了玉米的渣味,水分更加饱满,可以直接食用。”赵军华介绍说,“不过因为生吃的缘故,这种玉米对环境的要求高很多,农药和化肥都不能随便用,因此市面上不是特别多。”
下一个身份,会是什么
上世纪60年代,作为口粮,浙江玉米的面积曾达到240万亩。在杂交稻推广后,上世纪80年代,玉米面积曾经只剩下50万至60万亩。但研究所陆续推出的新品种,又让浙江玉米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现在,浙江约有150万亩玉米,其中近百万是种植鲜食玉米。
市场需求改变着农作物的面积。而玉米的市场前景其实还远未得到开发。
赵军华告诉我们,玉米是**公认的“黄金作物”。这个说法,不仅是因为它的脂肪、磷元素、维生素B2的含量居谷类食物**,更因为玉米深加工后的产品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玉米经过加工,可以变成淀粉、酒、油和味精。“我们很多食品,里面虽然没有直接写玉米成分,但几乎都有玉米的身影。”
就拿美国为例,玉米在食物上的广泛运用就到了**。美国纪录片《透视美国》中提及,一家普通超市有4.5万种食品,其中三分之一都有玉米的成分。因为依靠现代加工工艺,玉米淀粉被做成可以加入任何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甜味剂。从汤到罐头、奶油到沙拉酱、蛋糕到方便面,都有玉米的身影。以**常见的肯德基一块鸡块为例,绝大多数添加剂都来自玉米。
而赵军华告诉我们,玉米的用途远不止食物。玉米还能做成燃料酒精、纸和布。“就拿药用中的**来说吧,基本上用淀粉来发酵提取,还有很多片剂、胶囊的黏合剂也用淀粉做成。”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玉米早已经跳出填饱肚子这一单纯的功能,甚至跳出食物的功能,有了新的身份。在金秋收获的季节,新一轮的“黄金作物”已经成熟,等待人们收割,发挥它的无穷可能性。下一个身份,又会是什么呢?留给我们无尽的猜想吧。
科技,赋予神奇“含金量”
赵军华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次吃到甜玉米的滋味。1992年,他在当时的浙江农业大学念书,学校引进了美国甜玉米做研究。“一口咬下去,就满嘴甜味,非常好吃。”这种新玉米**改变了他对玉米的看法。毕业后,他就进入了东阳玉米研究所,跟着当时的老所长研究浙江的甜玉米品种。
现在人们爱吃的甜、糯两个特性,其实是玉米的隐性基因,也就是说,如果“父亲”和“母亲”当中任何一个是普通玉米,就无法长出甜玉米或者糯玉米。“所以,新品种玉米的培育,除了科技力量,还需要研究人员的细心和耐心。”所以研究人员都有黝黑的皮肤,因为经常在田里干农活。
玉米需要经过八代,也就是四年的时间,才能选育出好的新品种。再经过两年区域试验、一年生产试验、推广等漫长的时间,新品种的研究才算大功告成,申请品种审定。而东阳玉米研究所的“超甜3号”,从2001年通过相关部门的品种审定后,就一直是浙江玉米的**。
“当时的‘超甜3号’推广了两三年时间,浙江就多了1万多亩甜玉米。金华、衢州、丽水、温州一带都有很多,基本上原本种普通玉米的农民都改种甜玉米了,**多的时候,省里的甜玉米地占了所有玉米地的80%。”在2001年至2011年长达10年时间里,“超甜3号”一直作为一个**,以后研发的新品种要想通过区域试验和品种审定,必须在品种特性上超过“超甜3号”。直到今年,东阳玉米研究所选育的“超甜4号”才取代“超甜3号”成为对照品种。
而玉米研究所的“浙糯玉5号”则是糯玉米品种里的**,在2009年经过审定后推广,就迅速受到了浙北一带消费者的喜爱。“也许是饮食习惯不同,杭州、嘉兴、绍兴、宁波……那里种玉米的农民基本上都爱糯玉米的品种。”
除了甜玉米、糯玉米,菜市场里现在还流行一种五彩玉米,也是玉米研究所的一个杂交品种。这种玉米的市场价也会贵一些。研究所今年打算参加浙江省考察的新品种就是这种五彩玉米,如果考察成功,农民就能在种子种苗站买到这类玉米的种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