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过度消费诺奖作品
实际上,诺贝尔文学奖除了名誉之外,更给与了中国作家丰厚的物质回报。担任莫言作品《蛙》责任编辑的中国青年作家叶开坦言,诺贝尔奖等国际驰名奖项,除了给作家带来巨大的荣誉之外,还有巨大荣誉之下的高额奖金,以及一下子全**走红所带来的各种不同版本的翻译印刷、推广,“作为一名作家,当然希望更多的读者阅读自己的作品,有更高的**度、更多的交流,这个我觉得都是很正常的心态。作家没必要装得太清高,要热烈地参与其中”。叶开坦言。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会对莫言作品的销量有促进,魏童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他也提醒,莫言的长篇作品数量并不是很多,如今他获得了诺贝尔奖,我们应该珍惜并利用好这样的资源。“书店、出版社的跟风现象、过度消费会让一部好作品毁掉。”
周黎明认为,这次获奖给中国文学一个强心剂,尤其是纯文学。让大家知道还有更高端的文学。一下子书的销量可能会很好,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买书后会看不下去,毕竟作品有一定的深度,但是阅读会提升一些人的文学欣赏能力,甚至有可能激励一些人投身文学。
沈望舒表示,“中国人有很突出的诺贝尔情节,其实我们没有必要过度地夸张它的**性”。但是莫言获奖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现象,是一个标志,增强了我们的自信,证明我们的中华文化现在开始有了和西方文化同台论剑的意思,进入到大众的视野,是一个质的变化。
他同时也给作家一些忠告:“如果作家能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有足够的自信,坚持走下去,就可能得到关注,取得一定的成就。”
莫言回应
“7点的时候我正在吃饭,获奖的消息是朋友打电话通知的,中国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家,出了一个大奖落在我头上,我肯定是十分开心的,但是我觉得获奖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认为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被**所认可,具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实力,之所以给了我,可能是我的作品表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风情,同时也描写了广泛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作品超越了地区和种族,因此打动了评委会。我现在**想做的就是从喜悦中跳出来,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该干什么干什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创作上。”
莫言,山东高密人,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作家,1985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轰动文坛,1986年发表《红高粱》更是备受文坛关注。
莫言生平及其创作年表
1955年2月17日 莫言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6年小学毕业以后,因家庭成分被剥夺了继续上中学的权利,成为一名公社小社员。
1967年 莫言12岁,在水利工地旁因饥饿难耐偷拔了生产队一根红萝卜,被押送到工地后专门为其召开了一次批斗会,他在毛主席像前痛哭流涕,申明自己再也不敢了,回家后遭到父亲的毒打。这个惨痛的记忆,被莫言写成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短篇小说《枯河》。
1976年 历尽波折的莫言终于参军成功,时年2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