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平洲拥有强大的鞋业生产制造产业集群,“金利来”、“梦特娇”、“鳄鱼恤”、“花花公子”等**品牌的皮鞋,很多都在南海平洲设有代工生产基地。南海现在拥有鞋业相关企业1000多家,总规模约占广东省鞋企的十分之一,这些鞋厂主要生产中**外销男装皮鞋,出口至欧美等地。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人把鞋业加工转移到平洲,很多当地人开办起了更多的鞋类加工厂。南海鞋业迅速发展起来。到1986年、1987年,平洲已拥有大大小小的鞋业企业600多家。制鞋业的发展,也吸引了200来家鞋机厂、鞋材厂等配套生产厂家的进驻。
2005年前后,由于成本提升等因素的影响,早期进入平洲的台资鞋企大部分将工厂转移到中国内地及越南、柬埔寨、非洲、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原先在平洲做贸易的商人把眼光投向制造业,不少人加入到鞋业领域。现在,平洲有鞋业相关企业600多家,其中,制鞋企业有400多家,鞋材、鞋机企业有200多家。而里水的鞋业发展也相对较快,成为南海鞋业版图上的另一股新势力。
有业界人士指出,南海鞋企虽然数量很多,但规模小,资金有限,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我发展,很难做大做强、打造出自有品牌。2008年金融危机激起了南海鞋企抱团发展的意识。2010年11月底,“南海平洲鞋业”集体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成功,成为继“南海金沙五金”、“平洲玉器”集体商标后,南海成功注册的第三个集体商标。
“通过加大对区域品牌的打造,大家一起抱团去国内外推广‘南海鞋’。”南海区鞋业行业协会会长周铭海称,在传统制鞋规模发展已经没有空间的情况下,南海鞋业一方面向精品、高端发展,另一方面向产业链上下游衍生,已形成了相当完善的产业集群。本土民企则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创新产品款式及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手段,不断转型升级,获得新的生存空间。“做一只鞋子,所有的机器、零配件,都能轻松在南海找到。下一阶段,南海鞋业将考虑利用好集体商标,谋划在国内各大城市开辟‘南海鞋业’专场或专柜,进一步提升‘南海鞋业’区域品牌的**。”
集体商标规避恶性竞争
“东莞鞋业与南海鞋业发展有相似的地方,不过,东莞以女鞋为主,而南海以男鞋为主。但无论是东莞,还是南海,多年来发展主要是为国外品牌做代工,自有品牌比较少是一个遗憾。”南海区鞋业行业协会会长周铭海表示,南海鞋业受益于中国入世后出口形势看好,但也错过了打造自主品牌的大好时机。只不过,多年发展下来形成了产业链方面的优势,即鞋材、鞋机、皮革和五金等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鞋的流通环节都衔接得较好。“做一只鞋子,所有的机器、零配件,都能轻松在南海找到。”
周铭海坦言,南海鞋业注册集体商标就是基于建立自主品牌方面的考虑。“通过加大对区域品牌的打造,大家一起抱团去国内外推广‘南海鞋’。”
对于集体商标对提升南海鞋业的集体竞争力的影响,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区域总经理苏俭认为:“现在还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我相信未来肯定是有好处的。”
“以前不知道对手做什么,对手也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当大家做的产品都相似的时候,就会造成一些企业难以发展。竞争对手打价格战的时候,我可能也想到降低价格去拼市场。而现在,大家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把产品做好。”苏俭认为,一提到竞争就是打价格战,是国内竞争普遍的毛病。而集体商标带来的好处是在一定程度规避了内部的恶意竞争。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佛山市南海区平洲永正制鞋机械设备厂总经理何伟新告诉记者,集体商标申请之后,企业之间依然存在竞争,但更多的是公平竞争。“以前行业内部经常会被抄袭款式,现在更多考虑的是用脑去COPY。随着集体活动的增多,有时老板们会同时去百丽等品牌商参观考察,有的甚至会选中同样的版型。但买回去后怎么开发就得靠各自发挥了。企业之间有竞争不稀奇,生意是做不完的,鱼不过塘不肥。工人流动多少都会有一点,堵是堵不住的。”
集体商标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则是促成内部成员的客户资源共享。苏俭表示:“以前我们的信息没有太多互动。举例说,会长周铭海有他的设备,我们有我们的设备,但我们的客户里面有的需求的是他的设备,他的客户里面也有的是需求我们的设备。以前是做不到共享的,而现在大家你给我,我给你,互相信任,交流信息,充分利用好客户资源。”
南海鞋企抱团参展
南海出产的成品鞋大多是中高端产品,八成是出口,而欧洲历来是南海鞋业**主要的出口市场。而现在,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南海鞋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抱团出击的说法被提上议程,但真正落实的行业企业并不多。越是危机,越是要抱团发展。企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当前我们要通过整个行业的力量来帮助每个企业提升自我。”南海区鞋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林建艺表示。
近日,南海20多家企业抱团出击有“亚洲**鞋类展”之称的第22届广州国际鞋类、皮革及工业设备展览会,统一布局、统一标识,部分企业特装展位上,在显眼位置都标上了醒目的“南海展团”和“南海平洲鞋业”集体商标等字样,全方位展示“南海平洲鞋业”区域品牌。
“这已经是第五次以‘南海鞋业’的集体名义出征了,收到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据林建艺介绍,由协会帮助企业抱团申请展位,展位费用可以打九折。而根据《南海区级制造业行业扶持办法》,协会还会向南海区相关机构申请参展展位费用补贴,展位费还能再补贴一半。有的企业一次性拿下十个展位,一次至少能节约七万多块钱的参展费用。
“采购商看到这种参展情况后,对我们企业的信任度也会增加。”多次参与抱团参展的佛山市南海龙绮精工机械设备制造厂总经理汪建忠表示,在这种信任度下,企业的订单数量也随之明显提升。
“有了集体商标,我们能抱团,我们成为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政府支持扶持的产业去做市场、做产品,心里较有底气。以前只是一个私企,现在虽然也还是私企,但是私企的性质有点变化,至少知道政府在关心、关注我们这个行业。”苏俭说。
不过,何伟新担心的是,一些没有纳入的尚未规范的小作坊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不正当竞争。“没有标准的时候,小作坊还能赚到钱,一旦按照标准正规化,就赚不到钱了。
以前,他们可能随意找个房子就可以进去开工做了。现在人工、正规厂房、消防、社保等各类成本加上去,他们就不愿意正规化,不愿意加入集体。前一段时间,协会已经联名提议清理无牌照的小作坊,政府已经在开始行动。但估计只能暂时控制病情,还不能完全转好。”
区域整体优势依然不明显
何伟新称,集体品牌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发展,把客人吸引到南海这个地方来。但目前南海的优势不是太过明显。
平洲从1995年开始便涌现出了一些做鞋的小企业,但多数停留在简单加工、OEM贴牌的小作坊水平,产品主要流向低端市场。
“我们以前也做低端,但现在想想,那条路真的没法走。”南方鞋材有限公司总经理伦永谦说。
2003年广东省鞋业进行产业升级的苗头初探,伦永谦瞄准了平洲优厚的地理位置,毗邻广州、香港,女鞋的时尚信息接受和消化快,由此开始了与国内多家**鞋企合作之路。目前是百丽、千百度、莱尔斯丹等十多家国内**品牌女鞋高跟鞋底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鞋业正在迎来洗牌年。鞋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环保卫生标准提高、人工成本增大、原材料上涨、库存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小的制鞋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目前,南方鞋材的八成产品销往国内,两成产品出口。
广东鞋业厂商会秘书长吴航认为,南海鞋业的短板是外销强而内销不强、附加值偏低、品牌不多。这也是南海鞋业正在努力的方向。“对比东莞,两者都面临传统制造业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原材料、人工、人力资源、自主创新不足等。东莞是**早的一个鞋业产业集群。台资企业进来之后,带动很多****品牌在东莞下单,东莞是全球**强的代工厂。东南亚等很多国家也在那里设有自主研发中心。所以东莞的研发能力相对比较强,生产鞋的款式和品类也相对比较多,档次也比较高。南海平洲也发展比较早,主导是男装皮鞋,档次也比较高,但是现在的业态基本上以外销为绝大部分。”
何伟新表示,目前他定位的竞争对手主要是意大利企业和中国台资企业。“我们定位在皮鞋上,所以跟意大利是合作跟竞争的关系。**是做运动鞋的多。意大利和台资企业都有在广东设厂,但我们做鞋机比他们早很多。国内市场的对手有温州和广州等地的鞋业。”
何伟新的企业目前多与代工品牌的工厂合作。“品牌商自己没有太多的生产(基地)。比如‘星期六’只有四条生产线。我随便一个客户都不止四条生产线。”掌握核心技术的何伟新还把其他非核心的操作工序分包出去,以此来提升灵活性和竞争力。
不过,何伟新坦言,如果打价格战,南海鞋企是没有优势的。“因为我们的观念不一样。我们的观念是合理的利润。如果打价格战的话,肯定打不过对手。我们能选择的,只能是将价格再上涨,把产品做得更好。比如,创造自有品牌,将理念和技术多注入一些进入产品。”
对比温州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输出模式,南海鞋业尽管已开始走向中高端,但鞋企规模及品牌**度普遍不及温州,是当下的现实问题。
吴航称,这些产业集群,至少广东境内的鞋业产业集群都基本上是根据品类不同寻找自己的发展模式。“品类有所区别,所以目前还没有出现很激烈的正面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