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渠道商圈 > 热门人物>复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贷款利率市场化应对信贷疲软

复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贷款利率市场化应对信贷疲软

2012-05-23 来源: 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上海金融报》:去年以来,社会上为什么会指责银行“暴利”?其负面影响是什么?

  王尧基:去年以来,社会上关于银行“暴利”的指责声此起彼伏,至今仍不绝于耳。人们主要指责的是,银行以低于通胀率的利率从老百姓那里吸收存款,转手就“加高价”贷给利润很薄的实体经济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还有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超高,却不给股东分红或分红很少。而银行之所以能如此获“暴利”,根源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假如国内去年就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各方利益就会相对公平地得到体现:老百姓存款就不会承受实际上的“负利率”,民营企业贷款利率也不会比大国企高那么多,银行获得的实际利差也不会那么高。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由于货币政策紧缩造成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去年畸高的银行利润率过多“挤占”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应有利润空间,资金价格过高的结果必然会伤企业的“元气”、影响其发展后劲。虽然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但如果没有去年的银行“暴利”,今年的信贷疲软现象至少不会这么快到来、也不会这么严重。

  《上海金融报》: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给我国实体经济企业造成了怎样的发展困境?

  王尧基:在欧元区再现动荡的复杂国际环境中,目前国内的信贷疲软主要是受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及制造业放缓的双重影响。中国的贷款需求一向主要靠固定资投资拉动,今年制造业也明显放缓了。缺乏固定投资拉动以及制造业的产能扩大,贷款需求当然要下降。当前,由于实体经济扩张需求不足,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减缓了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对于企业而言,消化这种压力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如今通常的情况是,企业拿到订单后利润上限就被锁定,生产期间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需要自行消化,往往是成本上升快而转嫁慢,实体经济企业利润大多被侵蚀。于是,企业当然不愿意贷款进行新一轮的设备和资产投资。正是借贷成本的上升和投资回报的降低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增长。**季度中国企业的总利息开支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1%。与此同时,据Wind的数据,大陆上市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则从2007年的11.6%下降至2011年的6.7%。目前国内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为6.6%,尽管贷款需求较弱,但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显示一季度70%的贷款的利率还是上浮的,这就更加重了实体经济企业的负担。这样一来,对于实体经济企业来说**是不要贷款。

  《上海金融报》:目前情况下,您认为怎样改革货币政策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信贷疲软?

  王尧基:如今,国内银行业净利润主要不是靠中间业务发展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提升,净利润的80%来自于存贷款利息差。银行“暴利”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而信贷疲软对经济增长也绝非好事。因此,人们期望的并不是被动地利用信贷疲软来终结银行暴利,而是通过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进而真正使金融资源能在全社会优化配置、使资金供求各方各得其所。

  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它反映供求关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其形成机制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重要经济杠杆的利率对国民经济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一国市场机制发育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市场化的利率机制与之相适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终目标是实现利率由市场决定。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资金能够自由地从资金利润率低的部门向资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从而使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作用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以往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特别是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基本上是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利率。这种处于管制下的利率,不仅扭曲了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也造成了国内许多经济关系的错位与扭曲。利率是资金的价格,没有市场化的利率,就没有连接企业、银行和财政的纽带,整个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必然是低效率的。这也必然会导致粗放型经济过度增长、传统的产业结构流行、资本挤出劳动力、居民消费被挤出、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房地产泡沫持续膨胀、资产价格飙升、居民财富制度性转移等。利率管制还导致体制外融资现象严重、民间融资成本畸高。此外,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央行对利率的调整是间断的,往往隔数月甚至数年才调整一次,利率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只有实行利率市场化,使利率能够反映资金的稀缺程度,央行的货币政策才会有顺畅、有效的传导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价格水平与价格机制、改变经济主体的资金使用行为决策,从而改变资金使用的供求关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的存贷款利率未能完全放开,利率水平无法反映真实的资金供求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效果。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来看,2003年前银行贷款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4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7倍。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保底。就贷款利率而言,上浮空间已经足够大,现在只剩贷款利率下限管制。央行对贷款利率进行下限管理主要是为防止银行恶性竞争市场份额。从现阶段企业对贷款的需求等情况来看,银行间即使有竞争也不会很快演化成恶性竞争。按理说今年银行实际息差应该随经济下行而收窄,但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贷款利率上浮还是普遍现象,显示银行的定价权并未受到削弱。在这种情况下,若贷款利率下限打开,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大面积上浮的情况很快会有改观。

  因此,在今年监管层已表示我国利率市场化条件基本成熟的情况下,如果目前贷款利率市场化能“先行一步”,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将强于几次降息。而且,先放开贷款利率而存款利率不动,还可帮助银行延缓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锁定一定范围的利差,降低改革的冲击。而由此带来的资金成本下降可以鼓励企业贷款,并表明政府有意支持需求,从而提振企业对未来订单及盈利能力的信心。同时,这样也可扩大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空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方面,引导银行更主动、灵活地降低实际贷款利率,从而更好地应对信贷疲软局面。

相关阅读:

复旦 证券 研究所 副所长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陕西榆林国企老总配车超部长
阅读下文 >> 万达董事长:如能拍"阿凡达"电影 我们早走出去了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33957.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