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势喜人的大棚蔬菜、正待收割的水稻,在毗邻它们的养殖塘中,鱼儿正在畅游。记者在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获悉,由上海海洋大学**负责的“复合型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项目取得了成效。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园区内的水质从五类上升到了二、三类,由这些“净化水”浇灌的绿色蔬菜,已达到出口发达国家的标准。
据介绍,青浦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青浦区西南角,总面积17.07平方公里,园内河道属黄浦江水系,共有河道61条,河网密布,湖荡相接。园区内种植水稻、蔬菜,有养殖鱼塘,因此存在一定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为了更好地发展科技含量高、消耗少、无污染的生态型农业,打造具有生产、生活、休闲旅游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青浦区水务局与上海海洋大学下属企业签约,完成了这个总投资150万元、用人工湿地来净化水质的项目。
海洋大学教授王丽卿告诉记者,所谓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能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效益。
在青浦农业园区的中北河、蒸中河之间,项目团队构建了一个人工湿地。它有15000平方米左右大小,仿佛一个巨型净水器,将蒸中河流出的水过滤干净。在湿地的中心地带,有两个“鱼形岛”,岛的形状似游鱼。这两条“鱼”身上放置了很多过滤材料,滤料上附着大量微生物,能够分解水中的重金属、氨氮成分,从而提高水质。除了过滤材料,水生植物和动物也在人工湿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睡莲景观区中的睡莲就是一例,它不但美观,而且作为浮叶植物,是湿地植物群落中的一环。“我们还种了伊乐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菖蒲、再力花等挺水植物,放养了滤食性鱼类和贝类。”项目经理谢平介绍说。
据测定,流经这片人工湿地后,河水水质的各项指标都有明显上升。在水泵的作用下,经过净化的水流向蔬菜大棚、稻田和鱼塘,为农业园提供洁净的水源,也改善了周边河道的生态环境,使黄浦江上游的水质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