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投资理财>探寻低迷市场的可能机会

探寻低迷市场的可能机会

2009-05-18 来源:中国贸易网转载网络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现在对当前经济走势分歧很大,是2009年还是2010年见底,谁也说不清楚。我认为,经济见底回升是很漫长的。

  总体经济形势严峻 中国加入WTO以后,与美国经济相互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以往的模式是美国人借钱消费,中国人生产储蓄。美国的消费主要是依赖于银行借贷、信用卡投资。这种模式,在经历了金融风暴之后已经很难再恢复,原有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的产能马上出现了过剩。**经济要形成一种新的增长模式,可能不会那么快。美国通过透支未来以提高当前消费的模式,其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的经济周期波动是好两年、坏两年,属于正常的经济周期波动。中国这轮经济调整之所以不像传统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因为这次经济周期波动增长的引擎熄火了。因此中国经济不管2009年还是2010年见底,一时也不会起来,见底之后在低位长期徘徊可能性也非常大。财政政策短期会起到一个刺激作用,但长期来看,负面作用会体现。我也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不太信奉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终的负面作用肯定会大于正面作用。前段时间4万亿元投进去,长期效果会怎么样,会不会有呆坏账或者不良资产谁都说不清楚。救急可以,但长期不能靠财政政策。

  低迷市场中蕴藏两个机会 股市往往**于经济。在一切利空因素消化差不多时,大家往往会从比较正面的角度看股市。我们觉得2009年的股市肯定比2008年好,因为2008年已经跌了65%,很多**跌到一定位置就不会大幅下跌了。这种低迷的状态往往可能蕴藏着比较多的机会。

  交易性机会 经济数据公布出来以后,行业表现如果不是特别差,就会有交易性机会。如中国太保、海通股份和金风科技,在大小非解禁开始时连续跌,当大小非解禁多的时候,反而不跌了。可见心理预期的改变会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但股市有价值中枢,就是它值这个价格。股价压的比较低只是短期供需失衡,当短期供需失衡过去之后,股价又会抬高。【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4万亿元像一剂强心针,不会让【病人】一下子死掉。中国经济在2008年国庆节以后已经处于半休克状态,如果不刺激,说不定就完全休克或者死掉。4万亿元虽然让它暂时活过来了,但能不能活蹦乱跳,还需要漫长的时间,活过来慢慢调整还有恢复的可能性。指望2009年出现大牛市,我认为是一种不太现实的想法。

  结构性机会 在调整年也会存在着很多结构性机会。2009年我们的基本定义是【大病之后的复苏年】。2009年的赚钱机会会明显多于2008年,尤其在海外股市。海外市场真正处于长周期的底部,相对A股,中国香港市场会比A股风险低很多长期来看具有很高的吸引力。香港大盘股不说,小盘股景气度很高的行业都是40~50倍的市盈率,现在香港很多**市盈率只有4倍左右,这样的**太便宜了。国内的医药股表现也非常好,但其市盈率已经接近30倍,而香港的医药股只有4~5倍。 估值水平现在处于相对的低点,但也很难说。虽然上证综指A股市盈率水平现在大概16倍左右,但大部分**权重比较大,都是周期性行业。我们市盈率一般是动态市盈率估值,经济形势若进一步恶化,动态对负面的预期会不够,有可能估值水平偏高了。

  关注两个行业 从投资机会来看,有两个行业值得关注。一个是价格已经特别低的,尤其周期性行业,强周期行业在这时都被压制得**小。暴跌之后有机会,机会之后又有买入机会。彼得?林奇说过,让本金亏50%的**,就是周期性**,这样会让资金很快损失50%。周期性**市盈率低未必是好事。像那些有色板块的个股,2008年涨到80~90元的时候,因为每股利润50~60元,市盈率只有12~13倍。到2009年,由于企业亏损,哪怕**跌到5元,市盈率可能还会有100倍。 另外一个行业是成长股。成长股里又包括两类,一是长周期**,还有一类是非周期行业里的市盈率特别高的。巴菲特在60年代末给投资人的信里写道,以比较低的价格买价值型的**,并不意味着买入之后它不会跌50%。比如他按价值投资方法买高盛,虽然跌了50%,但他认为经济复苏了,这些**会吸引市场资金的注意,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恢复它的上涨,上涨远远超过他买入的价格。因此,相对于价值型**,我更倾向于买成长类**。...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你的钱是怎么被“黑”的?庄家坐庄揭密
阅读下文 >> 谨慎心态下大盘难言见顶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188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