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洋奶粉惯用“免费赠送、医生**”
据记者了解,洋奶粉在国内市场的优秀业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对医务渠道的掌控。在一线城市的各大医院里,基本上是洋奶粉的天下,国产品牌则少见踪影。
80后妈妈小徐(化名)在珠江新城的妇女儿童医院刚生完宝宝3个月。她告诉记者,在怀孕期间,每个星期医院都会举办讲座,而这些讲座都是各个洋奶粉公司赞助的。讲座宣传单在产检的护士站里可以领取。在这些讲座的现场,奶粉公司会送赠品,并登记孕妇的地址,以便将来邮寄资料或赠品到孕妇家里。作为孕妇,一般都比较欢迎这类讲座,因为有免费奶粉赠送。在医院生完宝宝之后,医院会提供奶粉给母乳不足的宝宝,护士会冲调配方奶粉给宝宝喝,但这些奶粉是不标示品牌的,当时小徐很想知道医院提供的是什么品牌的奶粉,并向护士询问,但护士没有告诉她。小徐的宝宝现在喝的奶粉品牌,是她曾经参加过讲座获得赠送的一个牌子。
陈小姐(化名)刚刚在番禺区何贤医院诞下一对龙凤胎,其家人此前已经在香港购买了明治奶粉,但由于医生和护士建议她选择另一品牌洋奶粉,陈小姐便更换了奶粉。日前陈小姐向记者表示,她更愿意听医生建议,因为医生是专业人士。
业界透露:企业医务投入高于业务投入
一位不愿具名的国产奶粉营销总监向记者透露,不光是洋品牌,国产奶粉也在搞医务渠道促销,只是大城市好一点的医院都被洋品牌垄断,国产品牌只能在县城地级市做。他告诉记者,稍微像样点的奶粉公司都有医务团队。5大洋品牌公司里,医务团队和业务团队人数是一样多的,通常各占50%。而医务团队的费用投入要比业务团队更大。国产奶粉偏重于业务团队,做终端促销赠品等。
他表示,广州的三甲医院,通常用投标来操作,这些医院排斥国产奶粉,只让洋奶粉投,以广州某**妇幼医院为例,投一个科室一年大约需要30万~60万左右的费用,这种投标是垄断性的,别的品牌进不来。例如投了该医院的新生儿科后,小孩在医院期间,用该品牌提供的免费奶粉给小孩喝,出院后有礼包、优惠券,99%以上会送一罐给妈妈带回家。一个上规模的医院一年大概可以达到上百万收入。而产检科、新生儿科、儿保科等等科室加在一起,医院的收入十分可观。这些合作都是常年合作,做得很专业、严密。
同时,医生、护士还有几种赚外快的渠道,例如产科的护士把产妇档案抄出来,厂家会支付到护士5~10元一个名单的名单费。派一个样品或者礼品包,会支付准客户开发费30~50元一个。有些医院管理差,医生护士可以直接派优惠券,妈妈拿着优惠券去附近的婴童店购买奶粉,厂家会支付新客开发费80~160元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