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涨价是不是与新的乳品国标有关,反正洋奶粉的经营者是不承认的,他们说这是原材料涨价的结果。当然,这话您要怎么看都行,因为发改委找他们谈话没几天,洋奶粉的价格就涨上去了,完全不管上次那个据说扰乱了市场秩序而被罚款的公司之示范效应。但要说是与新国标没关系恐怕也不尽然,不但在时间点上相得益彰,而且从**起码的供求关系上来说,如果一种商品供不应求或者暂时没有替代产品,商人们抬价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儿。这可不关他们血管里有没有道德血液,而是货真价实的市场规律。
洋奶粉供不应求在三聚氰胺事件之前并不明显,那只是某些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的明白人或者高收入人群的选择,自从出了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后续皮革奶、奶品国标倒退等事件之后,对于国产奶粉的恐慌开始蔓延,中低收入的群体也加入了洋奶粉用户的行列,躲国产奶粉如避瘟疫一般。这种行为并不奇怪,人类的生物属性是繁衍,对自己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危险的事儿谁敢冒险?所以,洋奶粉抬价源于我们自己这里的奶业不争气,想必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事实。
您看,苹果电脑可以卖高价,就是因为没有替代产品,但冰箱的洋品牌敢在咱这里卖高价么?那不是纯属自己找死?总体而言,白色家电产品基本上没人能在中国市场上卖高价,因为有我们自己生产的物美价廉的产品在那里顶着。
但您见过自废武功、让别人长驱直入的情况么?很不幸,这一幕就发生在中国的乳业已经风雨飘摇的时候。那个新乳品国标就是自废武功,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市场上的低能儿,然后看着别人占领这个市场。自废武功的同时,还要说明这是因为保护自己“民族企业”与“民族产业”。
看到这种景象总让我想起当年做过的一个判断:凡是主打民族企业为宣传诉求的机构,基本上不是好鸟。一个企业的目标肯定是越做越大,把产品卖到全**才是目标。标榜自己的种族身份,必然是没有其他可以标榜的地方,只能用这种方式为自己增加点儿同情分。而出事之后宣称自己是“民族企业”的机构,则必然是毫无廉耻的机构,因为他们在坑害了自己的同胞之后,还要用这种方式祈求对自己的原谅。可您要明白,外人害我同胞或许还能说那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自己人害自己人的时候还要说“我们其实是一家子”,这就未免是在找抽了。
以后您要是再看见有人告诉您他们是民族企业或者类似东西的话,您**就在心里先打一个问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