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东:从农民向职业商人转型,开创了义乌现代商业的先河,是破天荒的,这是**代小商品经营户**的贡献。
笔者: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出现那么一批人,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
齐东: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义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早在186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出现职业商人了,但是长期以来,在贫困地区的农村,一直没有出现职业商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政策环境宽松,在义乌经商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有那么一批有着“鸡毛换糖”家史的人,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到商业领域,朦朦胧胧地成长为职业商人。
“拨浪鼓”精神与现代商业建设
笔者:20多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当年的风云人物,如今不少人将产业转交给了自己的子女,有的在十几年前就退出了商圈,有的依然干着个体户……**代小商品经营户为什么鲜有大成者?
齐东:他们完成了自然经济向现代经济的伟大转变,但他们毕竟是农民商人,而不是现代商人,带有很多农民的特质。
农民精神是一种吃苦耐劳,争强好胜的拼搏精神,但这种精神不能支撑现代商业。义乌传统的“拨浪鼓”精神,也不能完成现代商业建设。现代商业是要靠科学、现代商业理念、技术和技能相结合而生存,比如做外贸,要懂得外贸、国际商业谈判、国际支付、货运、报关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技术壁垒等;又如国内贸易,要有现代营销理念、营销网络、品牌和客户管理等。这些知识和技能,农民商人身上没有。
笔者:在采访中,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将产业进一步做大,**主要的原因是太保守,直到现在还不敢多向银行贷款。
齐东:按照“经济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不同发展阶段,商人会有不同的经营方式。创业初期,主要是为了生活,**看中积蓄,赚10元,他们会花1元,其余的用于储蓄;第二阶段是为了赢利,也是原始积累阶段,为了做得更大,赚10元,他们会拿出6元继续投入,但贷款还是不敢想。完成原始积累后,经商是为了做事业,必须有更大的赢利,这就需要现代经营理念,包括学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