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建材房产>为何近年房价形成疯涨怪圈

为何近年房价形成疯涨怪圈

2010-12-20 来源: 阿里巴巴建材频道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物价总水平上升的原因

    假设有100个苹果和100个橘子。货币总量为200元时,每个苹果和每个橘子都值1元钱。

    **种情况:货币总量不变。由于苹果需求增加,或是外部涨价的影响,使苹果涨价50%,每个苹果升为1.5元。涨价的苹果占用了更多的货币,橘子占用的货币会相应减少,橘子便会降价50%,每个橘子只值0.5元。有升有降,物价总水平不变。

    第二种情况:货币多发了1倍。货币总量达到400元,每个苹果和橘子将值2元钱。物价总水平上涨了1倍。如果由于消费、炒作等需求扩张使苹果涨价至3元,橘子将降回1元,总物价水平仍为上涨1倍。

    第三种情况:货币增量与苹果、橘子的增量保持同步。当苹果和橘子都增加了50%,总量为300个,货币若增发1倍,达400元时,物价总水平会上升33%。若使物价水平不变,则需货币增量也只增50%。

    上述原理可用来讨论如何避免楼市的“屡调屡涨”和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的原因。

    国内一直存在着货币逐年多发的情况。如广义货币M2:2005年比上年多发 4.8万亿元,2006年、2007年、2008年该增值分别为:4.7万亿元、5.8万亿元和7.2万亿元。2009年再提高到13.1万亿元,货币总量达到了60.6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27.57%。根据国际间习惯使用广义货币与经济总量(M2与GDP)之比的方法,国内在2005年这一比值为1.62,到2009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后,这一比值提高到了1.8。到2010年9月末,更是提高到2.59。而美国这一比值只有0.6,日本、韩国都是在1左右。

    超量的货币在市场上流动,流到哪里就会把超出正常的价格上涨带到哪里。这正是近年来楼市价格疯涨,包括股市也曾疯涨的另一推手。又如,国内的粮食、大豆、食用油、生猪、鸡蛋、水果、蔬菜等方面的生产一直稳定并有所增长,市场总供给充足,可与总需求协调。原本因季节差价或局部自然灾害造成的减产,对农副产品引起的涨价幅度都不应很大。但在超量的货币条件下,当楼市价格调控趋于严厉后,外溢的资金在流动中又会推高其他资产的价格。从土地、黄金、玉石,到绿豆、生姜、大蒜,并与灾害损失、季节差价、常规需求增加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带来当前农副产品和许多生活必需品价格普遍和集中上涨,且引起一些非食品类价格开始上涨。使普通居民产生“什么都在涨”的感觉。

    有人士总习惯于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于外部输入——是国际间石油、粮食等大宗商品涨价造成了国内的物价上涨。实际上,如果不存在多发货币,国外原油、粮食等大宗商品涨价带来的国内相关产品涨价后,这些领域必会占用更多的货币,而使另外一些领域因货币减少而降价,物价总水平因而将不变。但在货币多发的条件下,即使国际大宗商品降价,国内仍会出现通胀。例如2009年,国际油价走低,国内资产价格却在上涨,楼市更是在疯涨。

    笔者认为,近年来国内物价总水平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是发行和流通了过多的货币,而主要不是外部的输入。

    亟须控制货币总量的增长

    要抑制大城市中商品房价格的过快上涨,防止楼市陷入以往屡调屡涨的怪圈,落实并坚持现有的差别化信贷等措施,制约楼市投资和投机行为是必要的。同时还需在大城市中增加廉租房、小户型商品房的供给,加快不发达地区的发展,使之缩小与一线城市的差距,拓宽民间投资渠道,而不能靠行政性的限价措施。

    要治理已经显现的通货膨胀,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等措施,让过多的货币进入“蓄水池”,使之免于冲击包括楼市在内的物价总水平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方面还在于控制货币总量的增长,让货币总量的增幅不再过多地超出经济总量的增幅,即不断降低M2与GDP之比。这就需要使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转向;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不断减少因外汇占款带来的超量货币多发;减少各级政府的财政开支,特别是抑制国内特有的庞大而畸形的各种公款消费需求的增长,而不是简单地依靠行政手段干预价格。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银纸大缩水 楼市仍上涨
阅读下文 >> 刘明康:资金仍在流入房地产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72372.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