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家电维修>拥有耐听的音响性,试试软性避震

拥有耐听的音响性,试试软性避震

2007-06-26 来源:音响碟机维修责任编辑:佚名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

                  

      

来源:专业音响网


为何要写这一篇用家报导呢?


原因之一是蔡法官家中的音响总花费并不高,但却拥有相当耐听的音响性。


原因之二是蔡法官家中的聆听环境,与绝大多数音响迷的环境相同,由於居家空间有限,无法特别腾出空间作为音响室,因此如何与客厅共用,却又保持好声,是众音响迷想知道的热门话题。


原因之三是,读者看多了音响论坛的报导,对於器材的搭配以及空间原理早已了若指掌。但是,一旦把器材扛回家摆设定位之後,如何动手操刀调整音响,却又往往摸不着头绪。於是想得到的、买得到的调音道具,也不管对声音是好是坏全数用上,效果加加减减之後是否又回到原点? 这些情形普遍存在你我之中,调整音响虽然方法万种,但适合自己使用的却仅有一种,您无法像切换旋钮一样,动手转转就可以瞬间改变垫在器材下方的垫材。


该使用哪种材质?这种材质是否对声音有正面的益处?都需要靠长期的聆听经验以及敏锐的判断力逐步调整。


**近,我的音响系统大换血,面对完全不同组合的音响器材,对於「调整」有了诸多心得。在调整自己音响的期间,刘仁阳顾问带我到多位音响迷家中,看看别人是如何调整音响的,一方面让我参考;另一方面了解不同环境与不同器材所呈现各种声音的走向。这次报导的蔡法官,就是其中刘顾问与我前往拜访的音响迷之一,特别报导出来以饷读者。 音响就摆在狭长的客厅中 蔡法官是刘顾问的朋友,住在较安静的台北巷内,因此听不到吵杂的道路噪音,偶尔还可以听到麻雀聒噪的自娱声。由於是一般公寓住宅,因此音响空间必须与客厅共用,很可惜的是,客厅的空间并不理想,在长约五米、宽约叁米的狭长形开放空间里,实在很难替喇叭找到理想的摆设定点。客厅的一端是落地窗,为了考虑行走动线,大部分的音响迷只好牺牲摆位,屈就将喇叭摆在长边(五米那一边)的矮柜上或矮柜两旁。然而喇叭摆位密切影响着声音的音场及定位,将两支喇叭拉得太开,中央则几乎没有定位与形体感可言,音场也势必形成扁平状,如此一来连神仙也难医。 环境虽然恶劣,但仍然要有尽量不妥协的发烧精神。蔡法官协调家人生活动线,将喇叭摆在短边的落地窗前,进出也许不太方便,但却保留了**基本的声音特性。至少,音场听起来不会再「无边无际」完全摸不着边、摸不着形。


尽量使用声底厚实的器材 从图中看来,其实两支喇叭摆设的位置很靠近,如果能够再向外拉开约一公尺,音场特性**可以提升不少,不过这不太可能办到,除非家人不看电视,不需要客厅作息。蔡法官使用哪些音响器材呢?清一色是我熟悉的器材,他们的共同特色就是「厚声底」。


CD转盘是已经停产的Proceed PDT Ⅱ,这一部造型有异於常的CD转盘,竟然是目前买得到的CD转盘中,售价**、声底又**厚实饱满的CD转盘。只可惜停产已久,前一阵子卡门公司也已完全出清存货,我的那一部PDT Ⅱ还是倒数第五部。 D/A转换器是 Vimak DS1800,前级是Audio Research LS-2真空管前级,後级是Audio Research Classic 60真空管後级,喇叭则是少见的Dahoquest DQ-30,所有的线材皆为Power Source,如此的搭配全是为了求取更饱满厚实的声音。


蔡法官使用的器材都是一时之选,这当然是仔细打听之後的结果。有趣的是全套器材中除了线材以外,其馀皆已停产,已经过气的器材听起来声音会不会也过气了呢?答案是不会,而且恐怕比许多使用全新器材的系统要好听许多,至少,这里的中高频非常柔顺、轻松发声的特点也足以迷倒一群人,尤其是低频段,既有弹性又沉得下去。 空间配合调整的方法 既然是刘顾问的朋友,去过刘顾问的家中听过音响,自然会学个一招二式回家套用一番,您见到的到处使用「绿布」,就是**的特点。先来看看环境的调整,再来研究器材的调整。


两侧墙的摆设并不对称,地板上除了摆一块厚地毯外,就是少许的扩散板。左边 的**反射点刚好是电视机的位置,光滑电视萤光幕容易反射,因此使用纯棉厚绿布盖住萤光幕,以减少直接的反射。而电视机後方的摆设物,则也乾脆盖上厚绿布,以降低**反射面的影响。客厅的右边呢?这是铺上泡绵坐垫的藤椅,泡绵的反射有限,对声音的影响也有限,在座位上方则摆叁个扩散板,并且加盖大绿布,这样左右侧墙就对称了。


我们再来看看器材的摆设。Proceed PDT Ⅱ转盘就不必多说了,音响论坛的主笔们放弃使用其他更高价的CD转盘,当然是有原因的,反正这部转盘市面上已经买不到全新品,没啥好说了。由於空间有限,容许摆设器材的空间并不多,Proceed PDT Ⅱ摆在矮柜上,不过它并不是直接摆在矮柜上的。蔡法官放弃一般使用摆锥的方式,改垫「软性物质」。


在Proceed PDT Ⅱ的位置上,先摆四个「奇宝神垫」,这是类似於发泡材质的避震垫,与小孩在地板上玩耍的组合式地板是类似的材质。奇宝神垫之上摆一块见方的厚花梨木垫。音响界很流行高硬度的檀木与花梨木,究竟是因为取其高硬度或是高价格,还是纯粹为了声音的表现则不得而知。反正自己试试看各种材质,根据经验判断,垫「木头」,对声音是有好处的。木头之上则又是一层厚绿布,**後在器材上方,再盖上一层绿布。这两点我曾经在家中实验,Proceed PDT Ⅱ转盘下方垫上好几层折起来的绿布,确实可以让声音更温厚一些,而器材上盖绿布,不用我多说,来过我家中听过的朋友都知道「略有正面的效果」,不过请注意散热问题。 前级就摆在数类转换器之上,将器材叠起来虽然不太卫生,而且会影响到声音的表现,不过目前尚未购入新的音响架,因此只好暂时这样使用。蔡法官想更换木质的音响架,虽然造型不错,价格可不便宜。


Audio Research LS-2采用真空管放大,我曾经在音响论坛上徵求一部Audio Research LS-2前级,一位读者表示愿意出让以便升级,约好时间到家中试听,听完之後却说:「Audio Research LS-2不错啊,不卖了!」当场我哑口无言。有几个方法可以让LS-2的声音更温暖厚实:其一是松开机箱上盖的螺丝,让螺丝轻轻含着,或者乾脆取下螺丝,让上盖轻轻盖在机箱上即可。如果手上有绿布,也可以将绿布圆卷起来,垫在前级下方,而上盖与机箱间也用布做缓冲。主笔黄鸿钧与郭世鼎的Audio Research LS-5 Ⅱ,就是依法炮制的,难看归难看,好听就好了。也可以〖试增加LS-2内部的电流,让声音听起来更具有雄纠纠气昂昂的气势,如果您手上有LS-2想改改看,请来信给我,我再告诉您要改哪里。


Audio Research Classic 60也是一部很好的真空管後级,只可惜输出功率不大,而且停产已久,读者若预算不足想买到好声的真空管後级,就请多多寻找了。Classic 60下方的垫材与Proceed PDT Ⅱ相仿,反正一招用到底就对了。 将布塞在空隙中 绿布除了可以拿来垫器材、盖器材以外,还可以拿来做什麽?「塞」器材! 现代化的器材往往讲求高解析度,从讯源到喇叭,每样产品讲求高解析度的结果,往往让声音头重脚轻,高频虽然漂亮量感却过多,一开大音量低频就不见了!如何压抑高频量感却又不影响延伸,是目前音响迷**急切需要练就的「基本调音功夫」。喇叭高频过多时如何处理?蔡法官再度把绿布当作万灵丹,推测布是软性的、布是纯棉天然的,布也可以吸收高频,因此要压抑高频量感,布当然是**材质。 DQ-30喇叭的造型特殊,其实这个造型是延伸至Quad ESL静电喇叭的圆弧形造型,在现代设计的喇叭当中也可称上一绝。DQ-30的中高音与平面喇叭一样,采用开放式设计,藉由双面发声的特点,增加音场的宽广度以及堂音。虽然蔡法官目前的搭配皆属厚声底的器材,但大音量下为求高、中、低频的整体平衡度,仍然需要稍稍降低高频的量感。实验之後发现将布盖在高、中音单体上有正面帮助,於是在不影响单体发声的情况下,喇叭的狭缝、间隙,全部塞上了布。这个方法确实有效,事後使用B & W 801的画家杨德俊,也使用绿布整个包住B & W 801的高、中音单体,我听过之後也发觉,声音变得更温暖了。您有高频过多的困扰吗?自己想办法处理吧! 线材也是调整声音的好道具 过去有人认为,器材应该保持中性、线材也应保持中性,这样音响就可以保持原味了。这个概念不错,问题是没有器材是**中性的,因此才需要靠着各式各样不同口味的音响器材来搭配。要让声音丰润,线材是不可错过的调声法宝,线材不但是必要配件,也可说是**经济的调整方式。 蔡法官从头到尾全套使用Power Source线材,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而是C/P值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声底**厚的线材不少,Audio Research李兹线、Audioquest李兹线,OBL电源线、Power Station喇叭线以及贵到毙的NBS等,全是厚声底线材的代表。但这其中若要选出C/P值**高者,看来唯有Power Source以及OBL两家了。


Power Source真有如此丰厚的特点吗?若怀疑就请**不要试听,否则就别怪荷包保不住了。 保有全频段**的平衡性 蔡法官的器材搭配从讯源就讲求厚实的声音,您会不会把它误认为「糊」呢?如果是的话那就太可惜了。其实我一直在音响论坛上所鼓吹的「厚实」,就是追求乐器本质的声音。


您听过现场的小提琴拉出来的声音像钢丝磨擦的声音吗?我想那**不可能发生。而评论中所使用的「饱满」、「厚实」,其实标准正是现场音乐。我说这对喇叭听起来很厚实,就意味着它具有现场乐器宽松自然的特色。 蔡法官播放了不同的曲目聆听,从小提琴独奏到大编制的交响乐片段,这套系统呈现出从容不迫的气度,尤其是低频段的表现,更是令人称奇。 DQ-30不过每声道使用一支十〖的低音单体,却连鬼太鼓都可以感受到地板摇晃的威力,而且共鸣和谐,一点也不紧绷。Classic 60後级并不算是低频控制力相当优秀的後级,而其输出功率也不大,为何可以营造出宽松有气势的声音呢? 器材搭配是原因之一,再来使用软性避震以降低高频量感也是助力之一,而影响声音**的DQ-30恐怕又是一对被大家所遗忘的好喇叭,如果找得到的话,请读者直接购买,**错不了。


在这样极不理想的环境中,能够发出轻松自然,平衡感佳的声音确属不易,连编辑部在依照标准尺寸设计的聆听室中,也难以调整成平衡感佳的声音,凡事用怀疑的态度用心调整、多方面比较,就可以让自己的系统在无形中升级,这恐怕比换机升级要来得有意义。


看完了这一篇用家报导,您可不要高兴得照单抓药,以为回家一摆就能够出好声。如果调整器材真有这麽容易的话,音响店早就门可罗雀了。事後我问蔡法官对於这套系统还有哪些改善的计画?他说还要再添购一个音响架,不要让器材叠在一起;另外线材也将升级成**的Power Source SE喇叭线。还有,如果有机会的话,他想把刚刚装好的日本进口日立分离式冷气换掉,那部室内机的声音简直在开玩笑!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汽车音响按键不灵甚至死机的简易维修法
阅读下文 >> 高音号角与低音单元的效率协调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6675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