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数码电子>家电20年之后再出发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家电20年之后再出发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

2009-01-04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20年价格


    纵观中国家电行业20多年的发展史,价格战始终是贯穿始末的一个主旋律。而长虹则是中国家电行业中率先实施价格战的领导企业。


    1989年,国家彩电市场一片萧条,长虹率先做出降价300元的决定。此次降价让**后拿到生产牌照的长虹在彩电业站稳了脚跟,也拉开了中国家电业20年价格战的序幕。


    此后,每到春节、国庆销售旺季,长虹就使出降价杀手锏,屡试不爽。而真正奠定长虹“江湖老大”地位的,则是1996年3月的“降价大战”。当时,长虹宣布大幅降价18%-30%,经过此役长虹的占有率突破30%,当年年底,几家国产主流品牌的占有率超过了70%。


    1997年,长虹站到了中国彩电的**高峰。其当年销售收入超过了188亿元,净利润达到27亿元,为迄今为止国内家电企业取得的**高利润纪录。


    2007年初,长虹多媒体产业群董事长郭德轩曾这样评价过长虹以往的价格策略,“如果没有长虹领导的价格战,中国的消费者要购买电视至少需要多付出2-3倍的代价。”


    过去20年,大规模价格战,曾让长虹、康佳等成为国内彩电市场的**,“价格屠夫”格兰仕也正是凭借价格战成为了全球**的微波炉制造商。但长虹乃至整个中国家电业后来从高峰滑落的祸根,也在当时埋下。


一把“双刃剑”


    过度的价格竞争,带来的是利润的锐减。


    1997年净利润27亿元的长虹,2006年却仅有2.3亿元。来自信息产业部的数据显示,2007年,国产彩电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2%。事实上,2001年时,国产彩电已曾集体出现亏损。


    2%的利润水平,让中国彩电失去了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一点,在产业升级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2001年,国产彩电依然在寻找CRT电视的出路,夏普、松下等企业开始推动彩电从CRT时代升级到平板电视时代,并掌握了上游的液晶屏、等离子屏等核心技术。2004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开始放量,但中国彩电企业却必须从日、韩和中国**等地的竞争对手手中购买核心部件——面板。


    2005年10月前,国产彩电依然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日韩品牌,这次采取的是“后发制人”的战略——即便其整机价格低于成本也可以接受,因为核心部件的巨额盈利可以弥补整机的亏损。


    2005年10月至今,家电市场经历了超过15次的大降价。以40寸液晶电视为例,三年来,其价格从原来的25999元下降到2008年5月的5999元。


    其中,2007年第二季度三星电子、LGD等上游面板企业开始进入盈利周期(三星电子2007年面板盈利超过20亿美元)后,外资降价幅度和频率都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国产平板电视大部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经过这一轮的降价,外资平板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重新超过55%,在部分一级城市的占有率甚至超过80%。


后价格战时代?


    与彩电行业腥风血雨的价格战相比,国内的白电行业的价格战则相对较小,差别在2007年开始显现。


    2007年,国内白电三巨头**电器、**电器和青岛**分别取得了12.5亿元、11.9亿元和6.44亿元的净利润。其中,**电器的净利润相当于TCL集团、四川长虹、海信电器、深康佳、创维数码等几家彩电企业的总和。


    **电器副董事长董明珠表示,“彩电企业的衰落,与当初坚持价格战有关,而空调行业的**、**和**,则坚持了对价格的主导权。”


    格兰仕常务副总俞尧昌告诉记者,“从2007年开始,此前坚持价格+规模战略的格兰仕,也开始正式进入价值战阶段。在格兰仕、**等少数品牌控制全球微波炉行业80%以上的产能的情况下,再进行价格战是不明智的。”


    这显然是中国家电行业告别价格战的一个信号。2008年,空调涨价成为了行业的主流声音;同年3月,**、西门子等企业宣布冰、洗产品平均价格上升15%。


    **集团副总裁周云杰表示,“白电价格的上涨是理性回归,否则,中国白电企业可能因无法承受未来成本继续上升的压力,而失去持续发展能力。”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美国掀起模卡热 海尔一天卖出13600台
阅读下文 >> 简单又好吃 懒人版电饭锅手撕鸡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514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