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数码电子>张汝京在红蓝两色中摇晃:是非功过向上帝交账

张汝京在红蓝两色中摇晃:是非功过向上帝交账

2009-12-10 来源:中国贸易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张汝京微佝偻着背走进中芯花园的服务中心,大大的脑袋扛在肩膀上,和5年前我们**次采访他时相比,岁月的痕迹毫不留情地出现在他身上,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说,“这几年折旧很快”――这当然不止是指中芯国际晶圆厂的设备折旧。

    过去17个季度中,中芯国际就有16个季度出现亏损,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年高达8亿美元的折旧,折旧占到他们销售额的50%左右,早年一度还超过60%。

    也正是因为这样长达4年的亏损,张汝京常常被股东质疑。11月4日中芯国际败诉停盘,11月10日张汝京宣布引咎辞职,复盘当天,股市即以73.7%的飙涨充分表达了广大股东对中芯国际和台积电和解方案的看好,以及对张汝京辞职后的中芯国际看好。

    这时候,人们不再记得,2000年创业到今天9年间,不仅中芯国际成长为一个有着11000多人规模的庞大的创业公司,成为中国内地规模**、技术**、团队**完整、客户群**多的芯片厂商,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规模也从30亿块、80亿元提升到的417亿块、1246亿元,分别增长了14倍和15倍;技术水平从0.35微米进步到65纳米,提升了5个技术代(0.35/0.25/0.18/0.13/0.09/0.065微米)。

    “他只手建立起来的中芯国际不仅给中国半导体行业带来了规模和技术,还带来了半导体行业的游戏规则,以及大量的半导体行业管理人才。”这是大家公认的给张汝京的评价。

    而这些,全部是在中国基础工业异常薄弱的背景下,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实行严苛的技术封锁下,张汝京及其团队一点一点打破并积累起中芯国际的信誉的。

    但就是这样,在需要有人为亏损和败诉承担责任时,张汝京也不得不黯然谢幕。

    在红蓝两色中摇晃

    **漫画家朱德庸有一帧漫画,画的是现代人在不同的场景面对不同的人物时,必须扮演红粉黄绿青蓝紫不同的角色以使自己能够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生存下去。张汝京对这种场景犹有深刻体会。多少年来,为了拿到美国政府对关键设备的出口许可和中国政府的支持,他不得不在各方面前表现不同角色。

    2001年,中芯国际上海工厂刚破土动工不久,张汝京向美国政府申请出口许可,希望进口0.18微米等级生产线设备。尽管这在当时已经不是他们**产品的**核心设备了,但中国当时还在生产0.35微米的产品,和0.18微米相差两代。又因为巴统组织的协议,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高科技产品禁运,一般大家都是按照N-2的原则审批,就是比**的技术晚两代,而在审批过程中又拖延一些时间,基本上,中国能够拿到的技术设备都会比发达国家**的晚3代甚至更长。因为巴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禁运的组织,韩国、日本、中国**因为其“资本主义”的标签,当初发展半导体的时候都不曾遇到过出口许可的问题,这是张汝京刚进中国那会儿**诧异也**无可奈何的事。

    为了取得这张出口许可,每个月出口国政府开始审批出口许可的时候,他就提交一次申请。申请了大半年之后,眼看着无望,只好转向瑞士申请出口许可。尽管瑞士也能做类似的设备,但是水平上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

    为了取得从美国进口设备的出口许可,身为基督徒的张汝京又动用私人关系找齐了全美五大教会为他做人格背书,担保他所说的话都诚实可信,并允诺该国政府中芯的产品一定只用于商业用途,不会用于军事用途。美国**后才给他们出具了出口许可。

    这不是**后一次。巴统的限制一直都存在。后来巴统取消,又有了瓦森纳协议,一直对中国实施禁运。所以,每隔一两年中芯产品需要升级的时候,同样的场景就会重复一次,0.13微米、90纳米、65纳米的时候都再现过。

    直到中芯国际申请购买45纳米的时候,因为有过去六七年的良好记录,美国政府也看到中芯一直信守承诺,只把他们的产品用于商业用途,才没有太过为难他们。2007年12月,中芯顺利拿到了45纳米产品的生产设备,仅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1年左右的时间,2009年1月1日,他们又顺利拿到了32纳米生产设备的出口许可。

    “45纳米是个很大的突破口,以后基本上就和国外同步了,再接下去的28纳米以及更高端产品应该不再会有出口许可的问题了,”张汝京顿了一顿,接下来说,“做生意就是一个积累。”也只有在他卸任的今天,他才会对外公开谈当初创业的艰辛。

    但是,出口许可不是中芯国际做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的**困难。一条芯片生产线,动辄10多亿美元,中芯国际创始时的14.8亿美元都是他找投资者一点一点募集而来的。2000年的时候,中国投资者还都不是很有钱,**的投资者上海实业也就投资了1.6亿美元,北大青鸟彼时刚刚上市,他们把能拿出来的钱都投入中芯国际,价值6000万美元,被誉为华人VC教父的徐大麟投了5000万美元,余下的投资者大都是50万美元、100万美元的规模。

    据了解,半导体产业在其他国家都离不开政府的资金支持,台积电的**和第二个工厂当年就是**当局兴建,然后以极其低廉的象征性的价格租赁给台积电运营的;新加坡特许(全球四大晶圆代工厂之一)原来是淡马锡控股。中芯国际虽然得到国内银行的大量贷款,但毕竟不是国家直接投资,而且是要付利息、还要还款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过去9年,张汝京一直在做一个国家该做的事情。

    但即使中国政府乐意直接投资,中芯也很难决定是否接受,因为他们的股东上海实业和北大青鸟已经都是国企了,但好歹还是企业投资,如果换成政府直接投资中芯,那就变成了中国政府的公司,那中芯又无法向美国政府解释并保证以后所有的产品只作为商业用途。

    中芯国际在成都和武汉都有和政府合作的工厂,中芯只负责管理。因为产权属于政府而不是中芯,西方国家就一直不允许他们生产更赚钱的logic,而只能生产动态存储器DRAM,后者的应用范围相对有限,价格波动也极大,2008年初中芯放弃DRAM的生产。到今年10月,中芯才帮武汉工厂取得了90纳米的logic出口许可,这时候,总投资超百亿元人民币的武汉12英寸工厂已经开业3年多时间了。

    中芯国际要面对的也不止是西方国家的封锁,在向科技部申请高科技项目优惠政策时,他们也碰到了困难。在科技部眼里,中芯国际作为英属开曼群岛注册的公司,2008年11月之前国有股比例也远远不足20%,因此中芯除了进口设备有退税外(这是国家对中国境内所有半导体企业,包括内外资的普惠政策),并未获得国家其他任何高科技补贴,但显然越是高端的科技需要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就越多。为此,2009年3月,经过长达1年半时间的引资,中芯国际终于引进了大唐电信,也是他们的核心客户之一。大唐投资1.72亿美元获得中芯国际16.6%的股份,成为中芯国际的**大股东。由于国有股份达到了32%,中芯国际也因此终于获得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

    “张汝京一直都在红蓝两色中摇晃,选择一种对方能够接受的颜色展现给对方看。”半导体行业资深顾问莫大康多年来一直观察中芯国际和张汝京,此时他也只能说一句,“太不容易了”。莫大康的红蓝两色,红色毫无疑问是指国有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而蓝色则是指民间的,私有的,更具资本主义气质的。

    是非功过

    “离开中芯国际以后,我不会去做跟中芯竞争的事情,但只要中芯需要,我都会尽量帮忙做。”虽然张汝京已经辞职了,但鉴于他在国际半导体行业的地位和对中芯的贡献,董事会还是授予张汝京顾问的席位。而他对中芯的感情和对中芯的了解也的确任何人不能替代。“没有张汝京就没有中芯国际。”哪怕之前有些怨怼,中芯的员工都一致表示。

    其实,中芯的流动率只有8%,包括一线操作工,这在半导体行业中是比较低的,比**公司的还低。而每年又会有200~300已经离开的人申请回到中芯工作,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工程师。这是因为中芯虽然报表并不好看,但员工福利却不错。员工可以用相当优惠的价格租公司的房子住,住满5年,房租会逐年下降,10之后就可以**免费居住;公司又为员工子女以十分优惠的学费提供双语幼儿园和小学至中学的教育;员工生病还有健康中心帮忙护理。

    虽然外界一直宣扬中芯的核心团队因为极强的基督教文化和**人气场而相对难以融入。但张汝京屈指数来,中芯9年历史,他们培养的副总协理及以上级别的高级管理团队中,被挖走的中国大陆人就有8个,都是去了其他公司做CEO、CTO或COO。但张汝京仍然没有放弃培养大陆人进入核心团队。现在核心团队中还有半数左右是大陆人。

    张汝京对现在的经营团队不加任何评论,只是坚持肯定全力支持他们的决定,如果中芯需要的话,他也会尽力协助中芯。而对过去9年,他觉得**的遗憾就是没能更早地拿到进口许可,否则的话,中芯管理的武汉等工厂可以更早停掉不怎么赚钱的DRAM,转而开始生产赚钱的logic。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中芯上市后的**扩张多有微词,一则高额折旧直接导致亏损,二则12英寸国内市场还没有成熟。

    自2005年开始,中芯大量投资12英寸厂,在北京投资2条生产线,上海一条生产线,每条线都是10多亿美元的投资,中芯9年一共投资了60亿美元,其中大约75%左右投资在设备上,其中12英寸生产线投资**。

    按照张汝京的说法,如果不投12英寸,他们是大陆所有半导体公司中盈利**的公司之一,“但是,不做12英寸中芯国际有前途吗?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有前途吗?”张汝京盯着记者的眼睛问道。他至今不曾后悔自己的决定。

    他很清楚投资12英寸厂对中芯国际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其他半导体厂商都是8英寸工厂折旧完了才投资12英寸,中芯2001年9月**个8英寸厂才建成。但因为中芯是后来者,如果等8英寸折旧完再投资12英寸,张汝京怕中芯国际等不住。所以,张汝京始终认为,分析师们只看到中芯业绩差,却不了解他们的同行比中芯都早13~20年,所有的折旧都已经结束了,利润自然好看。

    但是分析师们不这么看。从中芯的销售构成看,90纳米及以下产品仅占到16.7%,也就是说2008年中芯的销售额13.54亿美元,90纳米及以下产品的销售额仅2.26亿美元。国内现在的芯片设计公司具备90纳米以下产品的设计能力的很少,几乎所有的订单都来自海外,而海外排名**、第二的设计公司年销售额在45亿~65亿美元之间,也就是说,作为全球第四大晶圆代工厂的中芯90纳米订单在市场上的份额极少,绝大部分的订单被其他前三大代工厂及半导体公司拿走。况且,现在市场已经开始转向更高端的65纳米,而中芯的65纳米今年第三季度刚开始量产。

    “中芯当然需要投资12英寸,这是产业趋势,但是,一下子投资这么多生产线,折旧压力太大。”莫大康很不忍心批评张汝京,但是,当时中国内地熟悉半导体市场和游戏规则的人实在少之又少,“多亏了张汝京以他在业内的地位和他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在中芯国际有说一不二的能力,游说董事局去做这个投资。否则中国半导体就不会有今天。”莫大康的意思是,是非功过当时不好评判,只能让后人去说,但只有张汝京在做,只有张汝京能做。

    国内半导体行业第二位华虹NEC2008年销售额不过3.5亿美元左右。国资背景的华虹2005年也曾尝试投资12英寸生产线,至今无果。

    向上帝交账

    谈及张汝京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的使命感,驱使已经不再年轻的他一再冒险,笃信基督教的张汝京会告诉你,这是因为“如果说基督徒相信,人在永恒里面终有一天要向上帝去交账,上帝不会问你在世上吃了多少好东西,住了多大的房子,生了多少小孩,而是会问你做了多少贡献,做了什么贡献。所以,人活一天,就要为我们社会、国家、民族做一些贡献。”

    这种思维模式把张汝京培养成一个有很强的主观意识的人,一旦他觉得什么事情该去做,方向定下了,他就会全力以赴、排除万难。这一点在他做中芯国际的这9年里表现得非常清楚。2000年世大被台积电并购之后,早就已经可以退休的他觉得他有责任提升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水平,就义无反顾地来到大陆,并吸引大量他在德州仪器TI的同事和**同行一起来内地创业。当时他不仅卖掉了在美国的多处房产,把太太孩子都带到了中国,连90高龄的母亲也一起迁居到了上海。

    而此次张汝京之所以引咎辞职,中芯国际和台积电达成**后的和解协议,也是他不同寻常的使命感所致。

    去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缓和,张汝京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台积电的高层,表达希望和解和共同发展两岸半导体的愿望。“我一直认为,如果两岸不和解的话,我们和台积电就不和解,两岸和解的话,我们当然要和解。”张汝京说到这时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声音。

    现在**当局只对大陆开放0.18微米的投资,2005年时,**当局还以“违背**的禁令,通过在大陆开设芯片制造工厂而帮助了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为由,对张汝京处以重罚,**终迫使张汝京放弃**户籍。

    这些都是个人恩怨,张汝京认为既然两岸已经开始缓和,有迹象表明马英九执政之后两岸的合作也会加速,尤其是会加速对大陆开放半导体行业。芯片产业是**的核心产业,全球四大晶圆代工厂前两大台积电和联电都在**,如果他们会进入大陆,那和他们合作是**的解决方案。为此,他好几次特地找国台办沟通。

    但负责这项官司的对方律师却似乎并不赞成张汝京的想法,坚持要打下去。到11月4日法庭**终判决的时候,中芯高层技术和管理人员还忍不住游说张汝京,如果需要,中芯可以上诉,他们手头还掌握不少有利证据,不见得一定会输。

    张汝京反过来劝他们,打知识产权官司纯粹是个商业游戏,双方的重点不在输赢,而在于时间和精力。已经打了五六年的官司,这会儿两岸也和解了,双方在商业上的对立只会耗费双方的时间和金钱。他**初的目的是帮大陆提高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水平,既然两岸的关系已经缓和,作为分属两岸的半导体企业,没有必要继续对立。

    而此时因为中东阔佬阿布扎比加入晶圆代工行业,2008年10月先是收购了AMD拆分出来的晶圆制造工厂,成立Global Foundries,今年9月又收购全球第三大代工厂商新加坡特许的控股权,稳定多年的全球半导体代工行业突生变数,台积电行业老大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加上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台积电很难维持46%以上的毛利率,且未来成长性受限,加入正在迅速成长中的大陆市场是必然选择。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不能不考虑这一现实,终于做出了和解的决定。

    因此,宣布中芯败诉不到一周时间,中芯和台积电立马公布了和解方案:向后者分期四年支付2亿美元现金并发行新股及授予认股权证,交易完成后台积电将持有中芯10%股份。

    “现在台积电变成股东,我们就化干戈为玉帛。”张汝京现在叙述起来非常平静,但**轮官司毕竟是输了,总得有人来背这个责任。这个决定在当时非常艰难,因为一直以来都是他当一把手。但他既然认定这场官司已经到了该和解的时候,事情真的按照他所设想的发生了,那**后他也应当背负这个责任,引咎辞职。

    “我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了。”张汝京拍拍手,表示自己已经放下中芯国际,甚至有机会,他会考虑参与绿色能源产业的管理。但是临出门前,他又忍不住回头叮嘱陪同采访的公关部门小姑娘,“大家都以为我们工资低,加上福利其实比其他公司高出20%~30%,以前都不宣传,所以还会有8%的流动率,你们以后一定要多加宣传。”

    9年时间建起的中芯国际的基本构架,接下来应该是管理提升、效率提高和实现利润增长的阶段了,但此时,这些都已经是他的继任王宁国的事了。

    张汝京简历:

    1948年出生于南京,1970年毕业于**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士学位,1974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并获得工程科学硕士学位,1986年于南卫理公会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在纽约州的UnionCarbide公司做了数年的工艺开发工程师之后,张汝京于1977年加入德州仪器公司,并在德州仪器公司工作了20年。1997年10月,张汝京加入世大积体电路公司,并从1998年1月开始担任该公司总经理。2000年1月,公司大股东中华开发将世大作价50亿美元卖给了竞争对手台积电后,张汝京离职。

    2000年2月,张汝京创办中芯国际,担任中芯国际总裁兼CEO至2009年11月9日。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抱住牛股不放松
阅读下文 >> 第一家两岸合资LED晶圆厂成立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26735.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