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硅业的年产1000吨多晶硅项目是原国家计委**批建的高新技术示范性产业化项目,2007年试产时产品质量一次性达到国家电子级标准,因为这是当时国内**完整改良西门子工艺闭路循环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它的投产,肩负着打破我国电子级多晶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困局的重任,但新光硅业2007-2008年的辉煌是来自太阳能级多晶硅而非晶圆厂所需的电子级多晶硅,正是此时多晶硅的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所以没有降低成本、没有技术升级的压力。目前,**前6大多晶硅供应商平均成本在$25-30/kg左右,而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成本价还在$60-70/kg水平徘徊。
国内太阳能光伏企业说起降低成本实现上网等价点,基本上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依赖政府补贴为解决之道,少有听到通过技术手段参与市场竞争的战略。扩大规模,总不能通过大兴仓库来体现需求吧。政府补贴,现在**媒体已经在铺天盖地吹风多晶硅存在泡沫。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成本和技术,中国公司通过做大规模摊薄成本的能力应该不成问题,可在市场空间未被打开前盲目扩产的风险是明摆着的。而在核心技术上,中国光伏企业却是集体失语。
据说,赛维LDK正在从硅片制造商逐步向光伏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不可否认,除个别公司外大部分中国光伏公司的技术能力另人担忧,如果现在要求他们通过自主技术研发获得竞争力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估计国内能有这个耐心的公司也不多)。但若借助已被半导体所证实的技术,结合光伏领域特殊需求而实现创新型应用,或许是光伏业者形成自主技术能力一个不错的选项。比如,目前CIGS商用批量生产想得到10%光电转换效率并不是件难事,只需制作出5层薄膜工艺的CIGS看起来也很简单,但这是以不在乎能量消耗通过超高温度来熔化并结晶为代价的。
生产高效CIGS电池需要发现合适的沉积前聚体,将铜、铟、镓、硒混合晶体在合适的温度拉出CIGS晶体制作p-n结、降低再复合分离路径实现理想的转换效率。这就需要用到半导体领域的热蒸发镀膜技术和热沉积源技术,同时还需用到芯片制造过程中所必需的合适的量测工具。光伏企业可能对此较为陌生,但半导体公司却驾轻就熟。
再比如,就太阳能光伏材料而言,目前主要面临着控制表面粗糙度、叠层的掺杂分布、钝化层中氢的含量,以及表面污染4项挑战。我们知道,污染物对生产效率和太阳能电池本身的效率都有着重要影响,而对表面污染的处理,如果在每个可能出现材料表面污染的工序使用接触式清洁技术,而非目前光伏企业大都采用的非接触式清洁技术,就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益和太阳能电池的功效。已被半导体行业所证实的接触式清洁技术也已在太阳能领域被证实是**高效的表面除尘、清洁方式。应该说,在半导体领域被广泛采用的接触式清洁技术正在为光伏制造提供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
为了推进我国多晶硅行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同致力于解决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现我国多晶硅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新光硅业、赛维LDK、洛阳中硅、江苏中能、重庆大全等多晶硅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在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支持与指导下,9月4日宣布成立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是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下迈出的可喜一步,但该联盟若能吸收相关半导体公司参与,可能会让人们对其更有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