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商家访谈>依托技术积淀 中冶集团领跑新兴产业

依托技术积淀 中冶集团领跑新兴产业

2016-10-17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作为全球最大最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冶集团承担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占国内冶金市场90%以上份额、全球60%以上份额;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务院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海外工程承包的主力军。

  跨界新兴产业,助力转型升级

  作为全球****强的冶金建设承包商和冶金企业运营服务商,中冶集团承担建设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是构筑新中国“钢筋铁骨”的奠基者,占国内冶金市场90%以上份额、全球60%以上份额;是国家确定的重点资源类企业之一;是**国资委首批确定的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16家中央企业之一;也是国家基本建设和海外工程承包的主力军。

  然而,面对当前宏观经济不断下行的压力,作为新中国**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共和国钢铁工业建设的长子,中冶集团要想实现转型绝非易事。

  2014年,中冶集团原有四大板块的业务定位已远远不能承担企业的发展重任。与此同时,钢铁行业去产能形势越发严峻,中冶集团高瞻远瞩,结合自身企业发展需要,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提出了“四梁八柱”的综合性业务体系。

  2015年以来,中冶集团站在组建国际**企业集团、承担更多国家责任和使命的新高度,又适时提出了“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的战略新定位,并在冶金建设、基本建设、新兴产业三大领域对应发力,各个击破。

  在8月30日召开的中冶集团中期业绩沟通会上,《中国企业报》记者获悉,2016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实现了稳中有进,同比增长11.2%。业绩新动能强劲增长,新签合同额2442.4亿元,同比增长37.8%,其中,新签非冶金工程合同额占新签工程合同比例为89.8%。对此,中冶集团总经理张兆祥表示,这份成绩来自于多年来冶金建设领域的技术经验积淀,“为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中冶集团凭借着国内**的专业技术和完善的业务布局优势,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中央企业全面跨界新兴产业提供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做好“良心工程”——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综合管廊被称作城市的“血管”和“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介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的“生命线”。截至2015年底,全国市政管线已超172万多公里,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4.5倍,并且每年平均约以10万公里的速度增长。然而,另一组数据却是触目惊心的,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城市道路被“开膛破肚”、“马路拉链”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0亿元。

  2015年10月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为:建立综合管廊领域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实现综合管廊技术的标准化,参与国家、地方的规范、标准编制;整合内外资源,集中力量突破管廊领域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培养优秀的专业化技术人才;实现管廊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开发管廊与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集成技术。

  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郝勇兵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中冶集团于上世纪70年代在上海宝钢建设过程中,便借鉴与引用国外的**经验与日本新日铁合作,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兴建了大型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以供工业生产专用。时隔近40年,这条长约15公里的煤油气、电力等危险介质管线依然密布在厂区地下城内,见证了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中冶集团开创了新中国综合管廊的建设先河,这是其他企业所不能比拟的先天优势。在地下综合管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前,中冶集团综合管廊施工长度已累计达到119公里、单项**长里程33.4公里,被国家住建部及业内评价为:总里程**,单项成绩**。”

  郝勇兵透露,针对各地政府推动综合管廊建设**为关注的建设成本的速度问题,中冶管廊以装配式综合管廊产品来解决,其中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产品为国内首创,攻克了防渗、防腐、防火、高强度计算等技术难题,在行业中独占鳌头。据粗略测算,一公里的钢制管廊将消耗约2000—3000吨钢铁,造价成本降低约20%。

  说起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珠海横琴是绕不过的话题。该工程是国内**成系统的区域性综合管廊系统。记者走入管廊看到,管廊内布置有给水、电力(220KV电缆)、通信、冷凝水、有线电视等5种管线,并预留了中水、垃圾真空管线的布置空间。同时,横琴综合管廊配备有计算机网络、自控、视频监控和火灾报警四大系统,具有远程监控、智能监测(温控及有害气体监测)、自动排水、智能通风、消防等智能化管理设施,是目前国内集中市政管线专业**广、智能化控制**高的综合管廊系统。

  作为投资建设珠海横琴新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中国二十冶集团,“经过系统的决策分析,多方调研、考察、论证,并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项目创新等方式完成了横琴岛的建设开发。”中国二十冶集团副总经理王振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这一管廊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一次性投入**高、建设里程**长、覆盖面积**广、体系**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

  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蔡凌燕向记者透露,之所以**后能达成与中冶集团的合作,是因为作为一家大型央企,中冶集团资金充足,实力雄厚,技术**,社会责任感强,“项目建成后,横琴新区实现了土地集约化利用,节约城市用地约40公顷,同时避免道路反复开挖,延长了各种管线的使用寿命,也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市政供应的安全保障,增强了城市的防震抗灾能力,前后对比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李跃飞向记者表示,建设综合管廊是新兴产业,其市场空间发展逐步加大有待挖掘,“目前中冶集团在该领域占领约1/3的市场份额,与预期设定50%的目标尚有差距,但以单个央企服务全产业链角度而言,体量是**的。”

  宣贯“海绵城市”理念——尊重自然

  除综合管廊外,海绵城市也是国家重点部署的建设工作之一。2015年12月,中冶集团顺势而为成立了中冶海绵城市研究院,该研究院依托中冶南方设立,代表中冶集团的专业技术实力,定位为中冶集团新兴产业的领跑者。

  中国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院长周启国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中冶注重从顶层设计入手,开创性地提出“综合设计”这一业务模式,在项目建设、规划、设计阶段,就纳入“海绵”理念。“通过积极推广运用新技术、新模式,中冶在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中中标多个项目,包括多条道路道排系统、深邃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修复项目、水系规划、生态景观设计及建设等,并获得不少地方政府和业主的关注,多个项目正在进一步接洽中。”

  **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大梅沙国际旅游区是中冶集团规划建设的**个具有“海绵城市”理念的项目。通过各项措施,该片区实现了雨污分流、雨水收集、污水集中处理等理念,在技术方面已经成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设计的先行者。武汉光谷中心城由中冶集团进行综合设计,项目用地36.1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中冶集团在这片规模相当于一座新建城市的区域,创新运用“综合设计”等理念,统筹规划“路网、水网、绿网、管网、智慧网”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运用到从规划咨询、顶层设计、可行性研究,到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之中。光谷中心城办分管规划建设的副主任简建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光谷中心城是依托综合设计而诞生的新型城区,是中冶南方和中心城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任何实践都需要建立在合理的规划设计上,希望城市管理者要有全局意识,加强顶层设计,重视整体性和局部性的联系。”

  中冶海绵城市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叶春也向记者指出,目前海绵城市的理念虽被多次提及,但大部分城市管理者对“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简称LID)”、“排水防涝”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未理清。“建设海绵城市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顺应自然、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在科学规划、设计、施工等基础上,**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周启国也表示,“很多地方对海绵城市的理解有所偏差,我们并不是要专门去建设一座海绵城市,它作为一种理念、方法和目标,需要运用落实到城市各个系统的具体建设项目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认识,海绵城市就变得容易实施,同时也能很好的控制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中冶南方实施的武汉市青山区临江大道是武汉市首条“海绵示范路”。《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走访该项目时发现,采用下沉式绿化带,正是这条“海绵道路”的特点之一。绿化带**处比路面低45厘米左右,花坛与道路连接处有雨水口,一旦下雨,雨水顺着倾斜的路面经雨水口流入花坛内侧的沉淀池,淤泥、杂质在此沉淀、过滤,雨水继续下渗到花坛内,被喜水植物根系吸收,达到储存雨水的作用。中国一冶武汉分公司副经理张虹波告诉记者,如果下大暴雨,超过一定的雨量,花坛内积蓄的水便会通过花坛中央的溢流口排入城市泵站,“今年夏季武汉降雨量一度非常危险,但青山区临江大道却没有发生积水现象。”

  挖掘民族文化——打造主题公园

  近年来,中国的特色主题工程建设也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香港迪士尼乐园、北京欢乐谷、广东珠海长隆海洋王国、芜湖方特欢乐**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全国各地都凭借独特秀**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元的人文内涵,掀起了特色主题工程的建设高潮。

  2016年5月,由中国京冶发起、依托中国钢结构协会设立了主题公园建设分会;6月,中国中冶主题公园技术研究院依托中国京冶的母公司中冶建研院正式设立,成为国内**一家主题公园专业设计院。

  我国主题公园市场年客流已达到1.5亿人次,市场非常广阔,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主题公园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创意、无显著特色,已经成为主题公园产业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作为国内主题公园建设**强品牌——中冶集团将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打造名副其实的**主题公园**企业呢?

  面对主题公园产业的广阔机遇,中国京冶坚定走高技术**型发展道路,从新加坡环球影城施工总承包**品质起航,先后在珠海长隆海洋王国、武汉万达电影乐园、上海迪士尼乐园实现了高品质施工延续和业内的良好口碑,目前在建的淮安西游记文化体验园是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依托主题公园技术研究院**把传统技术优势向主题公园产业延展,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形成进军主题公园市场的新引擎、新动能。

  在美丽的南海之滨,与澳门一河之隔的珠江河畔,一群造型奇特、现代时尚、功能完备的建筑群矗立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一道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风景线。这就是珠海长隆海洋王国项目,占地面积达55公顷,包括8个区100余个单体,全面整合珍稀的海洋动物、**的游乐设备和新奇的大型演艺,历时3年全力打造集海洋生物、游乐设施和综合大型表演为一体的****海洋主题乐园。

  据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工程分公司副总工程师马晓明介绍,珠海长隆海洋王国工程项目地处高温、潮湿、临海、强腐蚀、露天环境,中国京冶作为该项目**的承包商,解决了海水中颜色保真、包装龙骨抗海水腐蚀等主题公园界**性难题;同时基于BIM技术的异型景观构筑物施工技术,为大型主题景观逼真还原和原景重现的构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质量保障,填补了行业新技术应用的空白。此外,承建的亚洲**台水上过山车项目的主体冰山是现今**主题公园界海拔**高的主题公园景观山。“这些工艺技术的创新,不仅高标准地打造出了完**工程品质,而且大大提高了建筑行业劳动生产率,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行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仅钢结构防腐涂装施工关键技术一项就节约费用约468万元。”该项目成功问鼎全球主题娱乐协会颁发的2014年度**的“主题公园杰出成就奖”,也是国内**获得该奖项的主题公园品牌。这标志着中国京冶主题公园建设和品牌打造已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也意味着中国主题公园建设水准跻身****行列。

  与此同时,中国京冶携手迪士尼历时三年倾力打造经典巨作,一个隐秘在巍峨高山和飞瀑直泄的原生态云雾丛林腹地的远古文化部落,上海迪士尼**挑战、惊险刺激和神秘的特色主题园区——探险岛。在迪士尼探险岛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中国京冶对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等进一步开展了全方位创新。在雷鸣山漂流项目中,业主要求几何形状极其复杂的滑水道混凝土表面光滑,不许打磨修补、无灰浆、无纹理、无裂纹、无色斑或退色污渍,且控制点误差控制在6MM以内的高技术难度。“对此,我们采用了喷射混凝土技术,这在国内主体结构应用尚属首例,不仅满足了业主要求,而且节约了工期,克服了传统喷发技术材料不均、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马晓明如是说。在新材料研发方面,中国京冶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题包装雕刻砂浆产品,业务范围涉及施工上游,打破了主题公园领域雕刻砂浆长期被国外国际品牌垄断的局面;掌握了主题公园施工应用广泛的可雕环氧树脂制造技术,并替代了迪士尼指定供应材料,抢占了主题公园建设材料的制高点。

  发掘技术创新,奠定转型基础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在历史的长河里,科技创新始终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推动国家进步、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

  冶金工程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使中冶集团具有了其他建筑企业所不具备的学科门类齐全、创新能力突出的技术优势,也促使公司长期坚持走高技术建设之路。

  目前,中冶集团拥有53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17个**科技创新平台,17693件有效专利。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高强度科技投入,2013—2015年,集团科技投入分别达到46.94亿元、47.88亿元、51.79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3%、2.2%、2.3%,确保了重点研发项目的顺利开展,保障了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在中央企业负责人2013—2015年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中,中冶集团荣获2013—2015年度任期“科技创新优秀企业”荣誉称号,位居冶金类与建筑类中央企业前列,较上一任期跃升了15位,科技创新水平实现整体跨越式发展。

  此外,中冶集团积极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器、打造中冶靓丽新名片。在孵化器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依托现有的研发平台,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孵化、技术研发、成果推广等项工作,在中冶集团层面和子公司层面建立科技创新孵化器,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目前,在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领域,中冶集团已成功孵化出重庆赛迪信息技术、中硅高科、武汉都市环保、中冶华天水务等新兴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成为集团转型升级的靓丽“新名片”。

  中冶集团一直都深知人才是**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道理,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中冶集团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创新载体和平台,支持科技人才在创新活动中成就事业,真正构建起适应企业发展、结构合理、“真学真懂真干”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王振智表示,“业内人士对钢铁产能过剩早有预期,面对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要有思想上、人才上、技术上的充分准备。中冶集团转型成功不是一朝一夕,是多年的筹备和积淀。”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酒业流通企业从粗放式营销向精准化营销转型
阅读下文 >> 东航加速华南市场战略布局 正式宣布成立广东分公司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8601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