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中之重的重点则是母猪存栏已经开始加速恢复,表明下跌时间表已经确定,这才是**主要的矛盾,也代表着未来猪价的走势方向。建议养殖户保持理性、谨慎的态度,母猪补栏不应该如此疯狂。
5—8月份是**缺猪的时期,养猪人自然对猪价涨势充满了信心。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几个月也是供需矛盾**为突出的。
今年整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实体经济形势整体低迷。而从今年猪价开涨以来,猪价的涨势始终是大于肉价涨幅的,可见猪肉终端需求依旧未能起到支撑猪价的作用,那么不是利好就是利空,在供应端主导猪价走势的情况下,其掣肘作用还是有的。
既然存在供需矛盾,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考虑政府的调控、屠宰企业的压价以及猪肉进口的形势,因为这三个因素对猪价的抑制是**直接的。因此,养殖户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广阔的市场视觉,密切关注三方态势,保证盈利空间。
据农业部网站24日消息,针对近期仔猪价格继续上涨的情况,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猪价持续小幅上涨,但产能恢复较快,市场供应充足,后期继续上涨的动力有所削弱。目前已出现补栏过热现象,希望养殖场户理性补栏顺市出栏。
猪周期似乎成了近二十年来我国农业的一个魔咒:每过几年都要来一个轮回,暴涨之后就是暴跌。虽然各位**与监管部门想出了许多对策,但效果似乎很有限。中国的猪肉市场仿佛变成了另外一个股市:数量庞大且规模不大的养猪户进出行业的门槛很低,形成特殊的羊群效应,看到有赚钱的机会,几十万甚至上千万的养猪户蜂涌而入,如果亏损了又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退出。
国外同类行业之所以解决了猪周期问题,基本上靠的是规模效应:前五位的养殖者可以占到市场份额70-80%以上。我国要达到这个规模程度,还不知需要多少年,至少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因为数量庞大的小农户还需要在这个行业内生存。那么,是不是我国这个猪周期就无解了?其实非也。
目前调节猪周期的基本依据似乎只是猪粮价、猪饲比等指标,其实这恰恰是我国猪肉老犯周期病的症结之一,过分地追求产出效率使我国的养猪业一直在一个怪圈内难跳出。一方面本行业以缩短猪的生长周期为主要目标,从10个月到三个多月的成长期,用**的投入获得**的产出,另外一方面却是这个行业的主要消费者对滥用瘦肉精、**等过分追求数量轻质量的做法日益不满。
虽然从猪肉的外表看都差不多,但其实猪的生长时间、生活环境、所用饲料等不同带来的猪肉品质有质的不同。按一号土猪品质创始人陈生的观点,我国现在市场上猪品种是劣币驱逐良币,市场上盛行的是那些生长**、增长速度快的品种,而传统土猪品质口感相当好,但生长周期近10个月,是目前主流猪种生长周期的一倍,这样**的传统土猪就被劣质的**生长品种所替代,养殖户单纯地养殖这些生长周期快的猪可以卖到更多的钱,**终导致消费者面临的选择只能是生长**的差品质猪肉。
养猪业一直陷在唯猪粮比的误区,**后导致那些品质很好但产量不是太高的猪品种被淘汰。这对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因为市场上没有合适的品质质量发现信号,但对消费者来讲,这个损失就太大了。农产品品质从外观上能够看出来,有时可能会相反,那些品质好的,反倒面相上并不好看,而商家为了好看,故意用上各种化学品制造出色香味俱全的农产品。这些特点使农产品的品质提升更面临诸多难题。包括目前市场上的认证鱼目混珠,使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难以进行有效判断。我国养猪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品质、低安全、低价格。从全国来看,我国的**安全健康的猪肉还太少。
目前猪肉产业链是一个半截子的产业链,产销不对接。未来猪产业必须要进行产业链重塑,要转型升级,要成为完整的产业链。养猪户通过合作社或者农业企业进行品牌建设,打自己的牌子,要进行专卖连锁经营。用差异化、品牌化、全产业链等多种形式来破除目前陷入单一追求猪粮比、低投入高产出的养猪怪圈,从而**破解猪周期的魔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