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农业资讯>局部放宽收购标准 短期麦价仍难上涨

局部放宽收购标准 短期麦价仍难上涨

2015-08-06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2015年以来,多地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使得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品质较往年大幅下降,尤其河南南部、江苏及安徽中部、湖北北部

  2015年以来,多地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使得主产区部分地区小麦品质较往年大幅下降,尤其河南南部、江苏及安徽中部、湖北北部新麦质量偏差,不完善粒普遍偏高,收购价格趋弱运行。鉴于此,安徽省于7月28日启动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放宽收购标准。

  质差小麦拖累农户收益受损

  调查显示,2015年河南省小麦亩产493.91公斤,较上年减少0.35公斤。虽然单产高位稳定,但成本有所增加,农户收益减少。

  今年安徽省小麦平均亩产421.58公斤,虽比大丰收的2014年减少46.09公斤,但与2013年比仍属丰收年份,净利润同比减少47%。

  撇开成本上升因素对农户收益下降的影响,部分地区小麦质量偏差、低价难卖,更是导致种粮农户利益受损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今年湖北省不完善粒超过10%的小麦在60亿斤左右,约占全省总产量的70%,该省大部分不完善粒超标小麦不能纳入托市收购范围。当前湖北省不完善粒12%~20%、水分13%的白麦市场收购价为1.04~1.08元/斤,较6月中旬下跌0.06~0.08元/斤。如此高的数量,加之如此低的价格,农户种粮收益下降的这笔账并不难算。

  安徽启动临储利于缓解“卖难”

  7月28日,安徽省启动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放宽收购标准,不完善粒在10%~20%(不含10%,含20%)的小麦收购价为每斤1.10元。此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活跃小麦市场购销,缓解区域农户质量较差小麦的“卖难”问题。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认为,尽管局部地区启动了质差小麦临储收购政策,但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有待观察。一是尽管部分地区放宽了收购标准,但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将超标小麦纳入托市收购范围;二是目前仅有安徽省启动了省级小麦临时收储政策,其他省份是否跟进仍是个谜;三是安徽省虽已开始实施省级小麦临时收储,但计划收购数量也仅有50万吨。据市场反映,尽管近日收购量有所提升,但由于小麦质量普遍偏差,价格仍然较低。

  收购不温不火掣肘因素仍存

  7月份,主产区新小麦进度依然缓慢,无论是国家托市收购还是市场收购,收购数量均大大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国粮局**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河南、江苏等9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新产小麦449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43万吨。

  从市场收购看,受小麦市场供给充足而需求疲弱的影响,市场各主体对后市小麦行情看淡,收购积极性依然不高。截至7月25日,河南省按市场价收购61.7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9.7亿公斤。

  从托市收购看,国家托市收购政策执行仍旧严格,收购数量下滑相对明显。截至7月25日,河南省按**收购价收购67亿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34.4公斤。  虽然中储粮近期表示今年预备小麦托市收储库点4011个,仓容2922万吨。但从当前各省的收储进度来看,各地恐难达到指标,大部分地区小麦贸易商也反映,当地托市粮库库容已满,加之南方麦区集中收购已基本结束,估计后期托市收购数量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

  需求疲弱制约短期麦价难涨

  受国内宏观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今年以来小麦市场需求不仅低迷而且单一,终端承接能力同比大幅下降。

  作为需求主体的面粉加工企业,往年夏收大多会积极入市收购一定数量的小麦,但今年由于下游产品消费不畅,对新小麦收购的积极性较往年明显偏低。  尽管近期由于麸皮价格走高,制粉企业理论加工利润较前期有所好转,但其开工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对小麦收购的积极性并未提高,目前制粉企业原粮库存大多仍维持较低水平。

  目前,各地小麦、玉米价差保持在-20~100元/吨,普通小麦已存在替代玉米用作饲料的价格优势。但从当前市场来看,由于玉米市场运行偏弱,且大麦、高粱等替代品进口势头强劲,饲料企业对小麦即便是低价的不完善粒超标小麦收购积极性也不高。

  整体上看,由于市场需求疲弱的“症结”难以解开,估计短期内小麦价格很难上行,**起码8月份还看不到推动小麦价格上涨的因素。

相关阅读:

小麦 收购价格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家电巨头机器人总动员 美的转型智能硬件公司欲分羹
阅读下文 >> 内地棉区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8170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