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中国乳业软肋:被“强迫”的利乐依赖症

中国乳业软肋:被“强迫”的利乐依赖症

2013-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利乐涉嫌垄断专题之一   闷声发大财。  一贯秉持低调、深耕中国市场41年的国际食品包装巨头利乐公司再难低调。7月5日,

 

  利乐涉嫌“垄断”专题之一

 

  闷声发大财。

 

  一贯秉持低调、深耕中国市场41年的国际食品包装巨头利乐公司再难“低调”。7月5日,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座谈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张茅表示,正在对利乐公司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进行调查。这意味着,中国目前对于乳业的反垄断调查已经深入到产业链上游。

 

  对于中国的普通消费者而言,利乐的名字或许有些陌生。但对于中国乳业、软饮料企业来说,利乐**是“一哥”,江湖地位无人能撼动。

 

  在中国消费者每喝的10罐液态奶、软饮料的纸质包装中,至少有8罐是由利乐提供的生产线和包装材料生产。伊利、蒙牛、三元、光明、汇源、娃哈哈、旺旺、银鹭等中国乳业和饮料行业中的**企业都是利乐的客户。

 

  根据利乐公司的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利乐公司拥有23425名员工,年度净销售收入约为111.6亿欧元,产品行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利乐共生产了1732亿件包装,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773亿公升的液态食品产品。

 

  2008年以前,利乐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时曾达95%,现在至少也在80%以上。在全**的软包装市场,这家公司也至少掌控着70%的市场份额。今天,可以包装在利乐包装内的产品不胜枚举,如液态奶、软饮料、冰淇淋、干酪、无水食品、水果、蔬菜和宠物食品等。

 

  相比食品企业,利乐更显暴利。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购买一盒2元左右的250毫升利乐砖牛奶,至少有0.45元是用来购买包装的。利乐的包装成本占到销售价格的22.5%。

 

  从全球范围来看,使用利乐的包装成本不低。以2012年利乐在全球实现净销售收入111.6亿欧元、生产1732亿件包装计算,即便按照**的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消费者需要为利乐的每个包装支付超过0.5元。

 

  更为关键的是,中国乳业和软饮料企业几乎被利乐扼住了咽喉,尤其是乳业。液态奶作为消费者**为青睐的消费方式,其包装几乎全部为利乐提供。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利乐,中国乳业会怎样?中国乳业的软肋因此暴露无遗。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无菌包装行业,利乐没有对手。

 

  在中国乳业企业跑马圈地、自顾不暇地发展壮大时,利乐已兵不血刃地完成了对整个乳业的合围式布局。即便现在有乳业巨头已经觉醒并意识到利乐的威胁,但现在也是无能为力、无力抗争。

 

  在利乐**初“免费午餐”模式下,大部分乳业企业习惯于使用利乐提供的包装生产线和包装材料,久而久之,形成了利乐“依赖症”。从自愿到“强迫”,利乐巧妙地潜入“密码式”管理,逐渐形成“垄断”并掌控中国乳业及软饮料业包装命运。迄今,利乐为中国牛奶、饮料企业提供了上千条罐装线。

 

  深耕中国市场41年,利乐的布局紧紧围绕乳业和软饮料业巨头来进行,其在北京、佛山、昆山、呼和浩特先后建立了包材生产厂。北京、呼和浩特的生产基地是布局乳业;佛山、昆山则是为软饮料企业服务。

 

  目前,利乐在中国的产能达到了600亿包,占其全球产能的1/3。2009年前,利乐的产能就达到了400亿包,保守估计利乐在中国每年实现销售收入在250亿元以上。

 

  中国是利乐成长**、**为倚重的市场。尽管目前对利乐的“垄断”调查尚未定论,但我们仍要继续深刻地解析利乐在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以厘清利乐在中国食品产业中的角色和定位。因为任何一个产业,一旦形成寡头和依赖,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将带来威胁和隐忧。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节能环保政策支持打通,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或三年翻番
阅读下文 >> 饮料含糖量对比:味全乳酸菌含糖量最高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75984.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