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行业资讯>监管渐完善 银行年终揽储有所缓解

监管渐完善 银行年终揽储有所缓解

2012-12-27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高息揽储对银行来说更像是一笔赔本买卖,但为了存贷比考核,年年银行都在做这样的亏本生意。《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相对往年来

   高息揽储对银行来说更像是一笔赔本买卖,但为了存贷比考核,年年银行都在做这样的亏本生意。《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相对往年来说,今年揽储现象有所缓解。究其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下半年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增强,存款增加较快,另一方面监管机构更改了考核指标,“高息揽储”将会慢慢失去市场。

   

       NO.1

   

       理财产品“一浮到顶”

   

      “**近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不低啊。我收到某银行的短信,说推出了31天期限、收益率高达9%的理财产品,这个收益太惊人了。”市民梁小姐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后来我去银行了解了详情,这个产品必须先存20万元才有购买资格,而且这20万元还不能用来购买理财产品,门槛太高了。通过比较之后,我买了一款由浦发银行推出的,收益高达7%的理财产品,和以前相比还是非常满意了。”

   

      正如梁小姐说的一样,记者发现,**近不少银行网点在LED屏幕上滚动播放“利率上浮到顶”以及“高收益理财产品正在发行”的消息,还有银行将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3.575%,两年期、三年期及五年期定存利率也上浮至4.51%、5.115%及5.61%,而一些定存利率不占优势的银行客户则开始翻新花样,推出可为高端客户小孩留学、租房等提供个性化服务拉存款。

   

       据记者统计,在新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收益率在5%以上的有明显增多趋势,特别是以中小股份制银行**为明显。某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推出的一款177天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达到4.9%,与前几个月相比有了不小的提升。

   

      NO.2

   

      高息揽储“末日”降温

   

      近几年,每到年末,银行的揽储大战都如火如荼,为了冲任务,日息千分之八也不足为奇。不过,不少企业主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今年银行揽储降温了。“跟往年一样,我提前两周了准备了1个多亿的资金,准备银行揽储的时候存进去一两周,赚个过年钱。结果都过了圣诞节了,还没有银行给我打电话。”成都某民营制药企业董事长王总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往年这个时候,各家银行早把我的电话都打爆了。”

   

      记者就此事询问了蓉城部分银行。招行成都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招行的储蓄一直都做得比较好,这几年基本没有年底突击揽存。而且现在是考核日均存款,哪怕年底突击拉了2000万存款,其实日均只解决了50万左右的任务,基本没多大意义。所以我们一直力求平时就把功课做好,不做年底突击揽存这种亏本生意。”浙商银行成都分行、中行红星中路支行、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的相关人士均告诉记者,今年储蓄任务完成的比较好,不需要揽存。银行这样的变化,可以说让很多人都不习惯。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很多银行今年并不差钱:下半年以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明显增强,主要是存款增加得太快。高端客户现金为王,而经济调整时期,普通投资者也是“积谷防饥”,全社会求稳的储蓄情结更深了。

   

      NO.3

   

      监管渐完善揽储将消失

   

      因为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存贷比设有硬约束,75%的存贷比“红线”成为各家银行放贷的生死线,这也使得往年很多商业银行在大肆放贷之后,为了赶上一些时间节点,突击式的吸引存款。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尹志超认为,过去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现在,随着监管指标体系结构的改善,银行再大肆高息揽储没有必要、也得不偿失。“高息揽储现象得以缓解的更大原因在于,当下的金融市场里,储户有着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整个市场也正在转向代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展开竞争。”

   

      “从资金来源方看,全国性中小银行的存款占比是各类银行中**的,而同业存款占比和**额都是**高的。在资产运用方,全国性的中小银行贷款占比是各类银行中**的,但是同业应用的比重和**额是**高的。”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今年初就建议“应将同业存款纳入存贷比核算的分母项中,承认吸收同业存款是资金来源之一,这样可以减少目前信贷市场拉存款和绕贷款的乱象。”

   

       据悉,明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正式实施,而与之配套的包括《流动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措施,监管部门均在商讨确定中。其中,存贷比考核标准是否将改革仍存在分歧。交行首席分析师鲁政委认为:“曾在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起到重大历史作用的贷存比,世易时移,而今已日渐成为宏观调控政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掣肘因素,走到了必须考虑废止的关键历史时刻了。”


 来源:金融投资报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推动“扁平化”改革 完善分级财税体制
阅读下文 >> 未雨绸缪避免全球“税战”冲击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60053.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