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一直自诩为资深的网络买家,前几年,对团购很积极。现在,团购次数却已递减为零。上周看到“24券猝停,大连商家紧急封券”的消息时,笔者竟一时毫无反应。
仔细回想一下,**初在本市一家网站论坛上接触到的团购,是装修。那时候,团购的发起者是完全民间的,参与者都是志同道合的,一群有着同样品位的网友,为了同一个品牌的产品走到一起,形成合力,和商家砍价、谈条件,如何安装、怎么售后……那时候被团购选中的商家一定是业内口碑好的。不久,就有人从中看到了“商机”,发起者的身份变了,成了商家的代言人;而参与者买到的也不再是自己看中的、选定的,而是在发起者的号召下,被“促销”的;商家让部分小利给发起人,也乐得有人帮忙吆喝,坐享渔利。这应该就是目前多数团购网站的雏形。
发起者不再是团购的实际购买方,团购产品的选择无关个人利益;商家也不必再以好口碑吸引团购,自然有发起人负责吆喝。参与各方的心态变了,自然也就有后来在论坛上大呼“上当”,痛陈团购弊端。一时间,网上团购硝烟弥漫,即使是电影票,拿到的票往往是有限使用的,某些场次、某些影片是不能用的,也因此造成了我的团购“猝停”。
拉手网、赶集网……团购疯狂扩张的那段时间,全国有团购网站5000余家。而在此次24券突然休克之前,关于团购网站寒风劲吹、倒闭狂潮将至的论调早已甚嚣尘上。一份由团购导航网“站团800”发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团购消费观察报告》则显示,754家团购网站已经无法打开或转型,其中9%的网站超过一个月未更新,另有5%以改版、内部调整等理由关闭。
商业模式、投资人与经营者之间有矛盾、缺乏市场预警机制,以及对市场错误研判造成的蜂拥而上……笔者认为,归根究底是商家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从未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首位。一个网友自觉自愿、自娱自乐的过程,被注入太多商业利益的期待,在赚大钱的预期之下,消费者的利益被毫不犹豫地牺牲掉了,团购经也渐渐唱歪了。诸多团购网站跌倒之后能否再爬起来,还是取决于是否能真诚地平视乃至仰视消费者。(赵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