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网络信息>"假宽带"与缩水的契约伦理

"假宽带"与缩水的契约伦理

2012-10-10 来源:华西都市报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核心提示: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10月7日播出的假宽带真相中,披露国内超半数的用户实际宽带网速低于宣称数值。业内人士称,为获取最大利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10月7日播出的“假宽带真相”中,披露国内超半数的用户实际宽带网速低于宣称数值。业内人士称,为获取**利润,宽带公司常用共享宽带冒充独享宽带。

  “虚胖”网速,让网民很受伤:原以为,我们坐拥的是“网络高速公路”,不料到头来,却是人在“囧”途,被堵在100多KB的窄道上。

  宽带变“龟速”,名不副其实。在“如厕也要读秒”的都市节奏中,老牛拉破车式的网速,显然跟不上网民需求。打开网页、下载软件等,都得“排队”,对民众的耐心自然是个考验;更何况,互联网向来被贴上“**便捷”的标签,若网民靡费财力,却难享“高效福利”,难免令网民期许落空。

  2M带宽,实际网速却仅142.2KB/s;4M带宽,平均网速才232.7KB/s……“缺斤少两”至此,无疑是名实悬殊。货不真,价亦不实:网民掏着不菲费用,却换来低质服务,就像花了全价,买来质量打折扣的用品,“被忽悠”之感在所难免。对商家而言,这背离了恪守诚信的规则意识、契约伦理,难逃欺诈之嫌。

  在完善的市场秩序中,商品造假、服务注水,或难绝迹,但市场内生的纠偏力,总会将劣质品淘汰掉。“假宽带”价高质劣,按理说,当从货架上剔除。遗憾的是,时至如今,不宽的“宽带”,仍在招摇过市。

  对公众来说,想要甄别网速真实度,并非易事。网速低下,究竟是技术耗损,还是被运营商拿捏股掌间,他们未必分得清。实质上,网上测速软件的技术缺陷,又让运营商有空子可钻。“不明真相”的公众,也只能狐疑过后,忍气吞声。

  不过,对“假宽带”的技术辨识,却并非无解。在时下的信息格局中,监管部门不该是“被蒙在鼓里”的。调查与问责,当是厘清市场规则的应有之义。说起来,在去年,专业的第三方调查机构DCCI就曾曝,中国绝大多数用户在使用“假宽带”。只是,时间有时会“风化”人的记忆,在运营商的提速表态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

  而今,“假宽带”的悬而不决,如同一道疮疤,揭示着监管者的作为与否。当然,在表象整饬后,其深层痼疾,不能被搁置不管。

  就像央视矛头所指的,“假宽带”的症结,在于现行的网络运营格局和缺乏掣肘的监管势态。在分级垄断下,大小运营商占据着“源头性资源”,缺乏服务升级的动力;在层层转售中,他们不放过牟利契机;为摊薄运营成本,竟宽带分流共享……在此情境下,网络拥挤对应的,正是无序地逐利。

  而治理维度上的严查、重典及纠偏,也不能缺位。在起码的监管强度之外,还必须构筑制衡的“网络”:比如让竞争机制更趋外放,对技术检测的广泛运用,降低收费等。公众的“用脚投票”,也终须建立在公平的秩序向度的基础上。

  一条假宽带,测出契约伦理的厚度。当网民被堵在“缓冲”和“掉线”的双轨上一边抓狂,一边缓慢爬行,良序的市场格局也会被消解。归根结底,那些游弋于监管盲区的市场泡沫和坑蒙游戏,应早些戳破。(佘宗明)

相关阅读:

宽带 契约 伦理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治理假宽带:有真相还要有真招
阅读下文 >> 八作家诉苹果案明日开庭 索赔总额达千万余元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news.ceoie.com/show-149068.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中贸商网-贸易商务资源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服务热线:0311-89210691 ICP备案号:冀ICP备202300284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