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
在市场剧烈波动时,不作决定比做一个坏的决定更好。
误区五:随大流
误区产生原因
追溯远古时代,因为人多可以壮胆而且有利于捕猎,人类一直喜欢群居的生活。而这一喜好也一直延续至今。在当今社会,这一点则更多地体现在人们做事情经常受到大多数人影响,或者被大众的思想或行为所左右,也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中反映得更是明显。大众投资者争相买入与恐慌性的抛售也成为了资产泡沫形成和破灭的原因。
由此在资本市场中,总是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当大家都不看好时,即使具有**成长前景的投资品种也无人问津;而等到市场热度增高,投资人才争先恐后地进场抢购,一旦市场稍有调整,大家又会一窝蜂地杀出,这似乎是大多数投资人无法克服的投资心理。
然而,当市场处于低迷状态时,其实正是进行投资布局**的时候,当所有人都在追涨之时,市场可能已经处于“高处不胜寒”的状态。
如何避免
要克服远离群众的先天恐惧心理,做到他人恐惧时我贪婪,他人贪婪时我恐惧。当然,还需要通过分析、判断各种资产的价值,方可进行投资。约翰·保尔森(JohnPaulson)在美国经历前所未有的房地产泡沫时,坚定地做空次贷市场就是一个极为经典的投资案例。
然而,这种“远离人群”的做法经常会导致投资人缺乏安全感,而且对于什么时候才是**的远离人群的时机更是难以判断。这一点对许多投资大师来说也是一个难题。在1999年~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时期,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罗伯逊就犯了过早地和大众对着干的大错。他过早地开始**科网股泡沫的破灭,在标普500指数上涨21%的1999年,他的基金却缩水了19%。而当科网股泡沫真正来临时,罗伯逊已经决定关闭老虎基金。
误区六:以经验为参考进行操作
误区产生原因
人们经常依靠经验去做一些决定。而在投资中,这种心理就表现在,人们一旦在一只**上获利之后,就希望能在上次一样的价格再买到该**,有时甚至是总能在**的价格买到**,或者在买入一只**后总是希望获得和上一次同样的收益,然而这都是不可能的。
如何避免
投资者应该了解,每次进入的价格都是独立决定的,不能以过去的操作价格作为参考,更不能和其他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或收益作比较。投资决定切忌对参考价位执着。
误区七:习惯性“偷懒”
误区产生原因
研究发现,人体中的所有生理系统都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节省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