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下这样的论断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同时,把领导力建设的关注点从“个人的掌控力”转移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必要的。要知道,中国企业的**身上一方面在不断接受着西方MBA式的教育,容易把“管理”和“管控”简单地等同起来,让领导力建设成为了一个“咨询、培训项目”;另一方面,又受着中国传统“帝王文化”的熏陶,让领导力成为了修炼“帝王思想”与“权术”的代名词。要知道,后者在所谓“个人修炼与超越”方面,中国企业的**有着无穷无尽的“母乳”可供滋养(在这方面,西方的理论与实践往往显得“幼稚”、“可爱”)。
就在前不久,深圳的一家全球都可谓**的IT企业,把其30多位高管(年龄多为“70后”)集中培训领导力,请来的是国内某**大学的一位教授,把高管们讲得“如痴如醉”,其核心内容就是“且看柳传志和张瑞敏是如何运用中国哲学与帝王术驾驭属下的”(培训后该公司一高管对我所言)。
老实说,我对这家未来极具前途的公司热心做这样的“领导力培训”感到一丝的不安,同时也对《修炼领导力》一书再版后能否呈现10年前的辉煌感到怀疑,其原因倒不是担心内容“不好”,而是领导力建设的思路与方向已经而且必须发生变化。
我认识一位企业家、学者“双栖人”——郭梓林先生,他两年前从企业管理思想角度出发为46集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写了一部评论集——《王朝的投影》,以他的生活历练和理性思考,提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帝王思想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母乳!”他由分析王朝君臣关系引出企业管理的本质问题:君臣之间的关系就相当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关系。西方市场经济是在否定王权**统治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而我们的制度选择是被动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尽管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在逐渐变化,但社会观念的进步却严重滞后,中国的企业家很容易在企业内部成为帝王,热衷权术。当然,强化“个人的修炼”也就成为领导力建设“**方便”、也“**容易”的一条道。
他告诉我们:做百年企业的理想,并不等于王朝之梦。未来是历史与现在的延长线。企业家要学会让历史告诉自己:现在站在哪里,未来将会怎样。
茅于轼、王石两位也非常赞同他的这个命题。茅于轼先生更是直言——如果说,梓林关于“帝王思想是中国企业家的精神母乳”的判断基本是对的,那么,中国的企业家是该到了“断乳”的时候了!
由此看来,市场经济下的自由平等精神,以及“组织的领导力建设”,是“帝王思想”以及依赖“个人掌控能力”**消解剂。在新型组织建设和成长方面,我们的路显然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