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单独的市场调查,国际**还纷纷利用现成的市场报告对即将进入的中国市场进行先期的研判工作。
普华永道的分析报告称,中国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大约有100座,在这些城市中有一部分人拥有相当大的购买力,他们对名牌产品的兴趣一点不亚于上海人或北京人。在这种情况下,卡地亚已进入中国22座城市就不足为奇了。欧莱雅不仅进入了广东的工业城市东莞,甚至也已经在西部的兰州出售**化妆品。在这个新的消费王国,战线将一步步向前推进。
据麦肯锡的一份调查显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目前集中了中国30%左右的富人,但是到2015年,75%的富人将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及一些非沿海城市。高盛银行则预测,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品的人会从4000万增至1亿6000万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作为**品消费未来的主力战场,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这也是众多**品牌抢滩中国二三线城市的主要推动力。
和大城市高额生活成本相比,二三线城市居民花销更少,而在石油、电力、电信等行业工作的员工收入却是一线城市水准,他们也构成了**品消费的主力军。
作为新增**品消费者的主体,二三线城市消费的消费金额几乎等同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费者。根据****品协会《2010-2011年中国**品消费城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品消费能力前三个城市分别是杭州、温州和青岛。
**品牌看到了,中国悬殊的贫富差距为**品消费提供了购买力。
**品牌大举挺进二三线市场,首先是看到了这个市场巨大的购买力。中国**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以外地区的财富增长,孕育了大量二三线城市**品消费者。贝恩公司研究显示,2008-2009年,中国**品消费增长中超过60%来自珠海、绍兴、无锡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郑州、成都等地**品的销售业绩也彰显了二三线城市的雄厚消费力和商机。
而灰色收入也许能够提供支撑购买力的另一个解释。近日,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发布了《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报告中称,2008年全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为23.2万亿元。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14万亿元。2008年全国城镇人均收入平均值为32154元,而不是统计局公布的15781元,两者相差近一倍。当然,这个报告遭到了国家统计局的驳斥,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二三线城市实际上被低估的购买力:这里才是未来真正支撑起**销售高速增长的地方。
作为新增消费者的主体,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消费意愿也已接近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消费者。不过,与一线城市消费者相比,它们也有一些不同的消费特性。针对这些不同的消费特性,**品牌可以相对应地展开营销。
在二三线城市,**品消费还不够理性,属于物质性、炫耀性消费阶段,更看重品牌**度,购买**品的频率、数量比较大。54.6%的二线城市消费者认为,价格高低不会影响他们对**品牌的购买,在高级服装配饰上,二线城市每年花费在2万元以内的人群有74.9%,每年花费2万-10万元的人群有23.5%,每年花费10万-20万元的人群则与一线城市基本持平。
世上没有**的胜算,但是,国外品牌经过这一番准备之后再进入中国市场,毕竟有了很大的把握。这一点,值得中国品牌学习,我们绝大多数品牌对于本土市场还做不到这样专业,更遑论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