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去谈“小而美”“慢公司的守望”“注重消费者价值”“坚持核心竞争力”多少会让人感觉有点二,不过有微博如是说:总有些东西不管是“二”或是不二,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好在尚有姜文为例:
姜文拍电影,本质上也算是个生意,始于1990年,计有四部作品,其中历经惊艳、落寞、失意……等等。《阳光灿烂的日子》算是成功的,有点技惊四座的感觉,他用去25万尺胶片的影片创下了1995年中国**高票房纪录,共计5000万人民币。情节急转直下,《鬼子来了》未公映即被禁,《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淡。
如同一切励人心志的创业传奇,故事必须有高潮,这个“创业者”姜文终于在二十年后获得了极大成功,灿烂炫目。凭借“张麻子”的进城故事,从去年岁末延绵至今,电影《让**飞》实现了超过七亿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按照冯小刚的判断,中国现今大致有2000万影院用户,以平均每场电影35元人民币的票价计算,相当于这两千多万用户都已被悉数拿下。《让**飞》帮助姜文实现了一次标志性的超越,这次是对其他导演作品的超越,对过往票房纪录的超越。
如果你把姜文当成一个导演,那么我们对话的焦点就在于姜在选本、选角的眼光,节奏、镜头的把握能力、讲故事的天赋,如果你把姜文当成一个愤青,你大胆评论:他的四部风格各异的电影,都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都是他内心的部分投射。文艺评论家殷谦也说:“姜文刻意把真实的生活和他的艺术作品完美结合,这是他过人之处。”
我更愿意把姜文看作一个创业者。曾有女观众面对**声嘶力竭“姜文导演的电影太爷们了,你以后还走爷们路线吧。”姜文回答,“就听你的了。”“爷们路线”,应该算是姜文的核心竞争力吧?我的理解,这次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导演的成功,也是一种商业路径的胜利。所谓这个“商业路径”,那就是:将核心竞争力发挥到**。
无独有偶,与姜文相似,韩寒,罗永浩(罗永浩:韩寒的朋友,创建的公司“老罗英语培训”),凭借各自天赋与从业(创业)方向的完美结合,都制造出了巨大的社会**或演绎出“小而美”的创业奇观,精彩的原来可以如此精彩,这给我们带来遐想:这无疑是一个好的时代,一个有“姜文”式人物出没的时代。凭借着个人风格,天赋,固守核心竞争力一样可以取得巨大成功。
丹尼尔·拉玛尔(DanielLamarre),他是太阳马戏团(CirqueduSoleil)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他如此理解核心竞争力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我们能做到的**的事情就是为观众献上精彩的表演,满足他们的期待。”
不错,成功一事,皆因个缘,“姜文式成功”也或许还是少数,“姜文式出没”也仅仅是商业路径之一,不过我相信另外一种商业哲学始终在那:坚持消费者价值,坚守并锤炼核心竞争力。